01.二十多岁时,谁没曾有过一段昏暗的时光。像尚未破茧的蚕蛹,像蝴蝶飞不过沧海。
08年,我从三线家乡小城,来到省会某不知名院校读大学。
第一年高考时我以一分之差与想去的学校失之交臂,复读一年后,我第二年考的比第一年还差出一大截。于是我就这样心不甘情不愿的来到了我的大学,一所我从来没听说过名字的学校。
爸妈送我报到时,我们甚至在学校破败的大门口走了两个来回都没有找到学校在哪,最终在路人的指引里,才确定眼前这个破败陈旧的大门里就是我即将入学的地方。
同学大部分是被调剂来的。八人间的拥挤宿舍,略显陈旧的学校设施。尽管学校食堂的大师傅一如每一个开学季一样把饭菜尽量做的好看乘的满满,尽管学校负责迎新的高年级学生干部极尽热情的帮着新生拿行李找宿舍,但我依旧在父母眼里看到了担忧,在校园里闲逛的高年级学生身上看到了懈怠。
在走过蒙着灰尘的图书馆窗户时,我看到玻璃里映出的自己脸,写满了深深的失望和无言的绝望。
在经过了最初那几天的喜气洋洋闹闹腾腾的报到日后,一切恢复如旧,宿舍里里弥漫着一种“人生也就这样了”的诡异气氛。
爸妈走的那天,我爸躲到一旁悄悄红了眼。我妈把我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和我说:
一个人可以对环境没有要求,但必须对自己有要求。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把你放单飞了,以后的路你自己走,所有结果无论好坏都要自己承担。
看着爸妈离开的背影,我生平第一次有了一种强烈的感觉,我不能就满足于这样,我的人生,肯定不止这样。
我想我从学渣到所谓学霸的逆袭,可能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吧。
我是属于那种后知后觉的人,高中时大家都认真学习时,我各种狂玩一路学渣错失了自己的名校梦,当大家进入大学都舒了口气开始放纵时,我却突然觉醒,恍然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与远方。
大学期间,我用一年时间拿下了外校二学位的本科专业,用两年时间从学生会的小干事做到了校学生会主席团,我考了普通话一级证书、国际注册翻译师证书、高级文秘证书,还有四六级、最佳辩手、省政府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省优秀毕业生等等等等,成为了同学口中那个拿奖拿证拿到手软的人。
然而,为了这些,整个大学我一场电影都没看过,曾经36小时不眠不休闷在校会办公室里开会讨论活动方案,为了一场全省主持人大赛,把图书馆里两大柜全部的播音主持的书全读了一遍,把央视历届主持人大赛的所有视频全看了一遍。
大学里,我从来都是宿舍起的最早回来最晚的那一个,永远都是熄灯后还要戴上耳机赶方案改策划的那一个,永远都是在别人熟睡时我顶着黑眼圈赶作业,别人刷剧淘宝我起早趟黑实习的那一个。
毕业后,当我大部分同学在为了找一个能留在省会的工作而焦头烂额时,我考了公务员后来又去读了研究生,在小伙伴们艳羡的目光里实现了从三线小城到省会城市再到首都北京的三级跳。
现在的我,坐标北京,嫁得良人、工作安逸。现在奔三的门槛上,回望我二十多岁的那段时光,何其艰难,又何其幸福。
我得感谢二十多岁的那段孤单、寂寞的独立成长的时光,那些走过的夜路和弯路,见过的傻逼和贵人,遇到的挫折与惊喜,都成就了此刻的我。
没有二十多岁时,不甘心不满足倔强向前奔跑的我,就没有此刻安然从容微笑着写下这些文字的我。
人生是场马拉松,永远不要以一时一事的输赢来断定整个赛程的输赢;永远不要以一城一池的得失,来判定整个青春的得失。
02.二十多岁,可能是一生中最尴尬的一段时光。有朝气、没底气,有期待、没依赖。有太多的时间可以去荒废,但也有太多的未知值得我们去探寻。
当年我妈二十多岁时,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从家乡来到现在我们居住的城市。背井离乡,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自己住在单位筒子楼的单身宿舍里。
可我妈是那种女人,看似娇小的身体里有着超乎寻常的大大的能量。她的房间虽小,但布置的整洁雅致,书桌上排了整齐的文学书籍,还都仔细的包了书皮。
她工作认真努力,做人甚少计较和攀比,业余时间从不喜串门唠嗑,上班时间只专注自己的工作和业务,下班后就看书、写作、跟着收音机的广播员练普通话。
我妈年轻时肤白貌美大眼睛巴掌脸,因为从小在县委大院长大,身上带着股大家闺秀的清高和风雅。据说当年追求我妈的人一抓一大把。总有人劝我妈有条件好的就嫁了吧。我妈总是摇摇头,埋下头继续做自己的。
直到29岁,她遇到我爸,才郑重将自己交付,在那个年代被视为绝对剩女的年龄,却是以她最自信最美的姿态。
那些曾经的二十多岁的孤单的时光,终于在尘世里开出温暖的花朵。我妈的文章陆续被期刊采用、成为了单位常年御用主持人,更重要的是,她嫁给了我爸这个超级大暖男,后来生了我这个让她骄傲的“别人家的孩子”。
年轻时代曾经的孤单寂寞的时光,都变成了滋养岁月最好的养分。
03.每个人都会经历那么一段孤独的时光,你要做的不是顾影自怜,而是努力用好这段时光,为你今后的人生“蓄能”。
现在,每当别人和我说,你现在一个人在北京很不容易啊。我总是微微笑不置可否。我总会想起当年二十多岁的母亲,比起那时物质贫乏岁月里背井离乡的她,我此刻不知好了多少。
何况,我从不认为此刻看似孤单寂寞的时光都多么辛苦。
我有幸能在二十多岁时,用自己的能力在首都扎根,我在这里发芽、拔节、成长,我见过的人,读过的书,接触到的圈子,都远远超出了我曾经的心理预期,也超出了很多曾经的小伙伴。
比起那些孤单一人的深夜里暗自流过的泪水,比起那些颠沛流离南征北战的到处讲课、面试、实习、兼职的时光,我所有走过的路、看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故事,都沉淀在我的青春里,蕴藏在我的气质中,让我成为此刻,更好的自己。
前几天和妈妈聊天,我妈突然说,她特别欣慰,因为我终于长成了她一直期待我成为的那种模样。
她说她也说不清那究竟是种什么模样,但好像就是我现在的样子,阳光、从容、自信、豁达,对环境不苛求,对自己有要求。
二十多岁时,我们可以过得不太好;但没关系,那不代表你这一辈子都不会过得好。
只要你不停止奔跑与成长,未来,你一定可以活成你期待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