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目前最遗憾的事情之一,我想一定是没有好好学习书法。近来读了蒋勋先生的《汉字书法之美》,这种即将遗忘的遗憾,再次涌上心头。
《汉字书法之美》唤醒的是每个人的书写记忆,蒋先生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缓缓道来,文字编织如画,让我走进了那美好的汉字时光长廊,走进一个久远、空旷、清雅的世界中,汉字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手指之间。蒋先生愿意静下心来谈论汉字书法,本身就是一种美。
我常常很羡慕从小学习书法的朋友,羡慕他们有怎样静心的父母,羡慕他们从小正襟危坐,感受父辈站在身后的呼吸、感觉父辈手心的温度、感受父辈握着自己的小手,一笔一划,一点一滴。我羡慕这种平静的亲子交流,仿佛时间静止,你不说,我不语。
蒋先生书里讲到他儿时学习汉字书写的记忆,我最有共鸣。我对汉字书写的记忆应该是从练习名字开始的。在外公家的美好幼年时光记忆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自己名字的书写。大名和乳名,一页纸里各占一半,屏气凝神,不敢有一丝大意,只因外公的要求极为严格,背不能驼、笔不能抖、字不能错,哪一笔错了外公都要让从新开始。这种练习,不仅仅是汉字书写,更是人生“规矩”学习的初始。我想那些因为轻易签下自己的名字而犯错误的人,大概是忘了儿时书写名字的一丝不苟,慎重端正吧。他们忘了“九宫格”所框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字,更是一个人不能逾越的界线。
现在我们一打开电脑,汉字的选择有好几十种,我们是否知道每一种字体的由来,隶书为什么叫隶书,楷书是如何形成的,行草又有怎样的特点?我们现在使用着的汉字,是经过历史怎样的洗礼,发展到今天?遥想着在结绳记事的时代,人们在黑夜中抚摸着那凹凸的痕迹,回想着自己的过去,当时的渴望、恐惧、惊慌都化为此时抚摸绳结的平静。可那些密密麻麻的结,年月久了,他们能分得清吗?如果是在今天,我不知道自己得结多少个绳结,感觉自己一天结的绳结,第二条就会分不清了。可赵铁寒老师说的没有错,“人的一生,其实也没那么多大事好记,真要打结,几个也就够了”。结绳记事作为汉字发展的初始,目的是希望人们记录着发生的事,这也是汉字一直存在的意义,但又不希望大家把每一件小事都记录下来,扰乱了自己,还徒增烦恼。古人都懂的道理,我们好像反而忘记了。
我们常说“人如其名”,我想更应该是“人如其字”。欧阳询历经几朝的变革兴替,幸而生存,因此,他紧张谨慎。他的每一笔都严格要求,严格的起笔与收笔,严格的横平与竖直。反观王羲之,天性洒脱,才能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汉字书写是如此的包容,楷书不是规矩,草书也不是叛逆,存在即是合理。
初唐总结草书的人物是孙过庭,他的《书谱》中有几句耐人寻味的话——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书写的最终是回到原点,回到信仰的最初。温暖的阳光下,头发花白的老人在窗台提笔书写,这画面犹如孩提时代书写自己的名字一般,有一点笨拙、有一点紧张、有一点不确定,但是更认真,更谨慎。就像蒋先生在书中写道: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和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