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妈携小侄女来家玩,于是一大家人带着俩小孩齐乐乐地去逛街。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舅妈近些年囤积了不少脂肪,一连逛了好几个商场,最终在优衣库挑了一件衬衣和一条裙子,价格是648元。舅妈比较满意,我也爽快地尽了地主之谊。一行人开开心心地返家享用爸爸准备的晚餐。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当天晚上,突然想起舅妈那件衬衣的红色款没有XL号,试穿L时略紧,所以最后选了同款的黑色,但其实红色更衬她的皮肤。就打开手机,想看看天猫旗舰店有没有红色的尺码,不看不要紧,一看问题就来了:天猫旗舰店在搞聚划算活动!同款红色XL依然缺货,但是这款的价格便宜50元。手贱又去搜索了另一条裙子,发现也参与聚划算活动,便宜100元。两件加起来的话,相当于我多支付了150元!
说起来也没多大点事,但是同一天,线上线下价格相差23%,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落差的。如果换作是线上原价,线下搞活动,那估计又得高兴一会儿了,即使差价并不多,即便这落差带来的高兴与不快都相当短暂。这是迄今为止,我发现互联网时代唯一的弊端。
不过就算线上再怎么划算,也感受不到现场在人群里挤来挤去,从挑选出来塞满试衣篮开始,到排队试穿、再排队付款的火爆场面;也少了我们挤在试衣间里一件件试穿,愉快地讨论哪件比较合身,哪件更好看的直观体验;而且,线上还要等快递隔天送过来,或者专门跑一趟去店里提货,都比较麻烦。花几个小时逛街和花几个小时网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购物的兴奋劲儿一气呵成,并在刷卡付钱的时候达到巅峰,而后者在等待到货的漫长过程中,兴奋感已经呈抛物线状逐渐减弱了。虽然我平时以网购为主,在没有实现VR模拟商场的阶段,还是希望实体店能够保持并行。
所以,继续全面贯彻我的消费观念:喜欢就马上买!毕竟有钱难买舅妈高兴嘛。
|意外收获|学习了“凡勃伦效应”。
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著作《有闲阶级论》中提出这一理论: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书中,凡勃伦把商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炫耀性商品,一类是炫耀性商品。非炫耀性商品仅仅发挥了其物质效用,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炫耀性商品不仅具有物质效用,而且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使消费者拥有该商品而获得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满足感。鉴于此,消费者都会不遗余力的去购买那些能够引起别人尊敬和羡慕的昂贵的商品。
凡勃伦效应其实反映的是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也就是说,人们在购物时,往往会因虚荣、攀比等心理因素作出冲动的选择。比如过于执着地追求高价商品,而将价格作为购买决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消费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容易受别人引导的活动。在一些发达地区,“感性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商家可利用消费者的炫耀性心理,在宣传和定价等方面大作功夫,让顾客相信该产品或品牌有格调或更好的使用体验,而只要消费者有能力进行这种感性购买时,“凡勃伦效应”就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提高市场份额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