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觉察了自己的情绪之后,要怎么疏导情绪呢?怎么管理情绪呢?
人有当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是会有情绪出来的。情绪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事件本身。
一、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一般都比较简单,我们要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疏导情绪。
家长往往只关注到孩子表面的需求,表面的情绪一会儿就忘了,对脑耗能影响不大。这样的情绪可以通过提前约定,正确的沟通方式,定好规则,定好界限就能够解决。我们也学了看到情绪,接情绪,就能处理的很好。
二、如果是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就是两个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安全感和归宿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孩子就会有些行为出来,不被家长认可的时候,被纠正时孩子就会出情绪。
安全感不足:
如:你孩子又吃手了,你越说他越吃。那吃手的行为就不是表面的了,主要是安全感不足,而妈妈又严厉的管教他。孩子其实是害怕、恐惧,胆小,长期处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就会让孩子的大脑受到影响。比如:孩子在两岁之前和妈妈有长期的分离。
缺乏安全表现为:胆小,怕黑等,如果妈妈不了解,硬让孩子去大胆去做,看不到孩子的情绪,不去疏导,就会让孩子会增加新的情绪——委屈,愤怒。家长的无知就会让坏情绪的种子一个变两个,两个变三个。
归宿感不足会有的表现:不主动,很被动,没有责任感,不能担当。比如:一个小团体,如果不让其中一个人参与协作,得到的东西可以都给他,但其实那个人是很不舒服的,因为对团体没有贡献。孩子对家没有贡献,就会没有归宿感。做家务就会让孩子有归宿感,也会有担当,自我肯定。
孩子有的时候莫名的暴躁,他本人也许都不知道,很容易发脾气。当累积到一定时候,一旦触碰那个点,情绪就会来了。其实是深层的需求没有满足到,身体是有记忆的,我们回想小时候,就会找到深层次的需求,了解我们的情绪来自于哪里。
价值感,成就感不足:我们都希望被认可,被认同,但前题是我们能把事情做好,而无事可做,何来的价值感,成就感?!孩子如果不让他做,这个心理需求不被满足。孩子做好一件事,要被家长看到,并被肯定,孩子的成就感就会出来。做不好的时候,家长会批评,孩子就会很郁闷、纠结、焦虑、对自己失望,下次再做的时候,孩子就会害怕去行动、担心,心里就会产生“我不够好,爸爸妈妈不爱我”继而产生自我否定,会更不安全,产生我被抛弃的感觉。
孩子总也体会不到价值感,成就感的时候,他内心又会产生“我不够好,我不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我不配得”对别人的一句话,都有可能产生“被别人瞧不起的感觉”,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的眼光,这样敏感的孩子会很抑郁。
如何满足孩子这样的需求?
看到问题的背后,要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真正的需求其实就是“爱和信任”。孩子被爱的时候就会有力量,安全的,恐惧担心的情绪就没有了。有力量就会产生成就感、价值感,自信,喜悦,让孩子进入到良性循环。
处在阳光、乐观的心态下,孩子就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怎么样读懂孩子真正的需求?
比如:在超市要东西,他哭闹你满足了他,下次他还会再这样哭闹。为什么你满足了他表面的需求,孩子下次还会产生同样的事情?孩子其实是没有安全感,透过要东西,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爱我,孩子是没有感觉到你的爱,他在试探你。
当孩子要东西脾气很大的时候,他真的是要东西吗?是要爱。特别是有二胎的老大,对于爱的争夺往往会用表面的东西来表达。
孩子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引起关注(父母感觉烦燥、焦虑)——争取权利(家长感觉着急愤怒、权威被挑战)——寻求报复(家长觉得失望到绝望,极度愤怒,悲伤)——自暴自弃(家长感觉绝望,要放弃,没办法了),这是个递增的过程。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一直压抑着,最后暴发,抑郁或者狂噪。心理问题影响到脑发育,脑发育又导致了坏情绪,这就是恶循环。(这个部分在第38天的打卡中写的很详细了,不多啰嗦),解决的办法就是爱和信任。
梳理孩子的过程,家长就要回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如果家长安全感,归宿感,成就感缺乏时,委屈的感觉随时就可能出来。透过孩子这面镜子,看到自己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改变自己,拨出负情绪的种子,不要像割韭菜那样,反反复复。
这几天愉悦都自己主动去刷自己的碗,每次我都及时的肯定他,他美滋滋的。今天晚上他把我们一家人的碗都刷了,因为次数多了,今天的夸奖就有点敷衍。(因为我小时候总是刷碗,做家务,我妈从来都跟看不见一样,如果把碗摔了,还可能挨揍。所以我觉得自己是爱的语言储备太少)。
今天有小朋友来家里玩,几乎所有的玩具都被掏出来了,我就要求愉悦收拾好再喝牛奶。愉悦有点情绪,收拾了几下就说:“我累了,睡觉吧。”然后就把卧室门给关上了,我说:“儿子,你没收拾好,关上门我只是看不见了,里面还是好乱!”他情绪就来了,“我不要收拾,我累了。”我蹲下来看着他说:“儿子,你收拾不收拾我都爱你。如果你收拾完了,妈妈会很高兴。”他想了想,走回去又收拾了起来。可还是留了沙子在桌子上没收。
我说:“儿子,你已经很努力了,累了可以不做。”给他一个台阶:“我们想一想今天都做了什么好事吧?”他说:“我今天和爸爸去了大公园,看了表演。”我说:“儿子,那是昨天发生的事。”他抬头看了看我,挠挠头,似乎是想不起来了,其实我是觉得孩子是会趋吉避凶的,今天的感觉不太爽,他不想记得。我说:“今天早晨你刷了自己的碗,刷的很干净,晚上又刷了全家人的碗,还自己收拾了玩具,妈妈觉得你好棒啊!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妈妈觉得好幸福!”儿子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补上了今天的爱。
三、和承接父母的情绪:
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