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读这本书时候我是看不懂的,但是读完了整本,再去回味他所说话的内涵时,这些话就好像激光一样激中了我的神经,对我印象深刻。
1.写作者的座右铭必须是:能删则删,删了再删,直达观众注意力的顶点。
我想,他就是这么做的,应该也是写了又写,删了又删,直到留下最后的精华。既能省读者的时间,又能把关键思想给表达出来。虽然有时候他表达的涵义有些深奥,但是能猜想出他一定是写了很多草稿,然后给删减掉的。然后呈现出来的就是简洁,精炼,清晰,一目了然。
作者说,他寻求的是一本能一次性回答所有困惑的书,那这本书也代表了他的思想,实现了他的梦想。
2.伟人通常是始终如一的,而小人物则是各种对立矛盾的集合体。他们是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他们为你储藏的惊奇永无止境。
伟人的特点大部分都是一致的,但是平凡的人各有各的不同。我曾在小区跟一个老大爷闲聊,发现他曾经是一位医生,在耐心倾听和虚心请教的时候,他竟然洋洋洒洒的给我说出了许多我不知道的历史。那是一个奇妙的故事,以至于我都后悔没有拿个录音笔给他记录下来。
在另一个小区也碰到了一个栽花的老大爷,熟练的栽花动作,不影响给我讲述他优秀的儿女,一个是政法委,一个是公安局。太有趣了。这些突如其来的故事在我的生活中点缀了些朵朵鲜花。
3.年轻时,人们眼前的岁月那么漫长,以至于他们很难意识到,总有一天那些日子会成为过往;甚至在中年,对生活抱有平常的期望,人们也还是很容易找到借口拖延该做却不想去做的事;然而最后,不得不考虑死亡的时候还是到来了。
小学时,我们就在学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犹如等待喂食的生物被动的接受晨起晨落,接受刮风下雨,我们熬过了青年,熬过中年,剩下老年。我们才不得不思考,这人生的意义何在。如果每个人都能再早一点意识到生命的意义,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在有借口去做任何我们想去做的事情呢?
4.有一种人,对自己的善行不加注意,却深受自己恶行的折磨,这是经常书写自我的一种人。他略去自己的可取之处,因此表现出来的只是软弱、无原则,以及堕落。
因为他们写作的目的本身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让无处释放的内疚感有一个出口。但这也代表他们时常受此折磨,他们不会调整心态,他们也想从堕落中逃离,写作是唯一的出路。一个人的写作语言也代表了他的内心。
5.造成晦涩的另一个起因,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意思都不十分确定。他对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有个模糊的印象,但或是由于智力的缺乏,或是出于懒惰,而没有在脑子里将其形成清晰而确切的意思,那么他无法用精准的方式将混乱的观念表达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很多作家不是写作前,而是在写作时才展开思考,也就是笔杆促生了思想。
我还是十分相信,有规划有目标的做任何事情都能使自己镇定自若,临危不乱。曾经在学驾照练车时,很多临考的朋友会紧张,以至于经常不过关。我也在想紧张的原因。直到,我在没有熟练练习的时候去考试,发现自己也是很紧张的,结果肯定是没考过。第二次考试的时候,我勤加练习,考试时我没有紧张,因为我胸有成竹,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该做什么,我把握的很准,果然成功了。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首先自己得写好框架,知道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自己对文章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可以预测预期结果,就可以胸有成竹。
6.不过我猜如果一个人思维混乱,那么他写作的方式也会是混乱的;如果一个人脾性多变,则他的文章也就会充满奇幻;如果他具有由手头丰富的材料所唤起的迅疾的理解力,则除非他有超强的自控力,否则他的纸面上将满是明喻和暗喻。
所以,简洁和自然才是重点,想做到简洁自然需要有深度和洞察力。
之前我的文笔也是混乱的,经常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说话时,也是跳跃性思维。我会从你吃饭了吗,你刚说完下句,我会问天气很冷,你准备穿什么衣服。再到脱口而出我在看什么书。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这样的习惯在慢慢改变。看书时,我会先列框架,写作时,我还是会先列框架。条理慢慢清晰了,再次改自己的文章,我便不再抓耳挠腮,痛苦无比。
7.悦耳是我提及的三种特征中的最后一个,你是否认为它重要,必然取决于你耳朵的灵敏度。语词有分量、有声响、有外表,只有考虑到这些,你才能写出优美动听的句子。
好的文风没有努力过的痕迹,你所写的文字应该看起来像是妙手偶得。
《从零开始做自媒体》这本书我看开头时,是作者在写故事。语言简洁明了,同样一个意思,反正我是写不出。她的写作就是一气呵成,感觉不费吹灰之力。果然好的作品就是要简洁,清晰,要多练。
8.肉体的满足是短暂的。但快乐终究还是快乐,尽管它不能永远使人愉快。
我也曾流连于酒吧,中高档餐馆,穿中高档的衣服。但无论曾喝的是茅台,吃的是鲍鱼还是穿过貂,他们带给我的享受也只是片刻的,过眼云烟,永远追随我的只有我的价值观,我的态度,我的精神面貌,我的目标,我的感想。让我快乐的还是深层次意义的追求和感受。我会为我曾帮助了一个陌生人而无比开心,今天开心,明天开心,后天还开心。慢慢的,我的生活也在做减法,我在物质世界需要的越来越少,精神世界想要的越来越多,只有精神才会永恒。
9.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很多选择的余地。他们都是伟大与渺小、美德与恶行、高贵与卑微的结合体。一旦人们开始检视自己曾有的想法,他们是否还好意思厚着脸皮去谴责别人。
人本身就是矛盾体。他们一方面宽恕自己的恶行,小心藏好害怕被别人发现。又当看到别人的恶行被谴责时恨不能再踩上一脚以示自己的高贵。
10.不从别人身上期望太多是对的。别人待你好,你应该表示感谢;待你不好,也要镇定自若。 只有这么想,才能保护自己弱小的心灵不受伤害。
11.我知道苦难无法使人更高贵,反而使人更卑微。它使人自私、猥琐、狭隘、猜忌。它把人们注意力吸引在细小的事情上面。它没有使人超越人本身,却使人称不上真正的人;我曾残忍地写道,我们不是从自己的苦难,而是从他人的苦难中才学会了顺从。
太多人在苦难中投降,又有太多人在苦难中了此一生。疾风知劲草,随风漂泊的是大部分,要知道劲草需要顽强的意志才能出现。我们要迎难而上并不容易。
12.但如果他没有重大的缺点的话,或许他也就没有了不起的品质了。我不认为说名人的缺点应当被忽略的人是对的,我觉得我们最好还是了解它们。然后,尽管我们意识到自己有和他们一样明显的缺点,我们也能相信这并不妨碍我们获得和他们一样的优点。
就像我的婆婆,她一直在拿我的劣势来和她的优势对比。她的缺点是爱到处抱怨,说我的坏话,但是我也看到了她的优点,干练,干净,整洁。
13.我由衷希望年轻时能有个判断力强的人来指导我阅读。回想在那些对我没太大益处的书上浪费的大量时间,我就会发出叹息。
我年轻的时候也总想有个人能指导我,教我成功的方向。可是跌跌撞撞中才明白,碰上了是幸运,碰不上是常态。让别人度自己,不如自己度自己。
14.每个行业都有专门的知识。股票经纪人也有他的知识,技工也是如此。知识分子愚蠢的偏见在于认为只有他们的知识才是起作用的。真、善、美并非那些上费用昂贵的学校、泡在图书馆或经常出入博物馆的人的特权。
有些人没有读过一天书,却有传授知识的本领。所有我们每个人都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每个行业的知识不同,但是行业和行业之间都有共通,那就是谦虚,学习,勇于探索。而且要善于分享。
15.青年时代,当我对一本书的本能感受异于权威批评家的感受时,我毫不犹豫地断定我是错的。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在艺术作品上,唯一对我重要的就是我对它的看法。
我一直都相信书本,我认为既然书能出版,能教到我手上,那就是权威。我也听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但我的脑袋犹如一张白纸,我实在是没有一个画笔,当老师给我一支时我压根没有任何笔可以做参考,去比较颜色是否好看,这个笔是长是短。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基础就是 你要多读书,尽可能的多读评价比较高的书之后,行成了自己的认知后,才有能力和资格去评判你目前在读的书好不好,表现在什么地方。
16.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拥有更多的魄力、更多的活力、更多的率直、更多的勇气、更多的力量。
18.做的最好的导演是做的最少的导演。
导演的目的是指导别人去演,若演员心领神会的越快,导演的能力越强。
19.我常想,生命太短,一个人没法自己做所有事,因此可以付钱给别人让别人替你做。
抓重点,聚焦,只做自己容易做,能做,想做的。
20.。我想自己缺少感到惊讶的特质,就像在我的旅途中,最古怪的景致、最新奇的环境在我看来都再普通不过,因此我不得不迫使自己去注意到它们是值得注意的,所以现在我觉得这些忙乱也很自然。
作为一个作家,好奇心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好奇心,也就发现不了平凡世界的奇特。也就发现不了,枯藤,老树,昏鸦,也就不会拥有平凡世界里不平凡的作品。
21.他们用合乎语法的、精心挑选的语言来装点自己的思想,他们能用恰当的字眼、恰当的顺序,清晰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
好的作家一定是可以用清晰生动语言表达的。
22.当你多日穿行于山路间,有一刻你确信在绕过前面的大片岩石之后,平原会在你面前突然出现;然而迎面而来的是另一座巨大的巉岩,令人生厌的小径还在继续;这之后你肯定能看到平原;不,小路还在蜿蜒,另一座山阻挡了你的路。然后平原就突然展现在你面前。你心情雀跃;平原宽广而灿烂地延展开去;群山的压迫从双肩上除去,你愉悦地呼吸着舒展的空气。你有一种美妙的自由感觉。我写完最后一出戏时就是这种感觉。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如此。我们会在平坦中遇到高山,我们期待平坦的道路,我们费劲一切办法去翻越它,甚至翻越一座又一座,也许我们在翻越的途中结束生命,我们的心情随着平坦而开心,幸福,随着翻越高山时的惊慌失措,沮丧,痛苦而备受折腾,我们又因最终成功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而欢喜雀跃。
23.缺乏想象力(因为想象力随练习而增长,和大家普遍认为的恰恰相反:成年人的想象力强于年轻人)迫使我只能直接记下自己的目见耳闻。
我们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记录这个世界,我们的想象力才会提高。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得益于我们的用心积累。
我想去揍我的老师,他只告诉我们需要写日记,却没说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哈哈,如果每个人都学会观察,每个人都耐心倾听对话,那作文就没有什么好教的了。
24.但作家不只在书桌旁写作;他整天都在写,思考的时候在写,阅读的时候在写,体验的时候在写;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对他的目的都有意义,并且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储备和改造自己对世界的印象。
作家的世界,在于观察,在于思考,在思考中出现灵感,灵感来自于你睡前的那一瞬,来自于你开车上高速的途中,灵感存在于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就像作者所说,那些想法一直盘踞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25.业余人士和职业人士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后者有进步的能力。
我要变成职业人士。
26.人们通常认为成功毁灭人是通过使他虚荣、自我中心和自我满足,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相反,成功多半使人谦卑、宽容、友好。失败使人尖刻而残忍。成功改善人的性格,但它不总改善作者的性格。
我想成功毁灭人也是有的。成功的定义很多,比如金钱,比如地位。有些暴发户可能是变得虚荣和自我中心。但是脚踏实地得来的成功一般都是自己精心奋斗的,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才造就了他们的成功。而他们的成功也是这些优秀品质的最好提现。
当成功将他带入文人、富人和美人的交际圈时,他企图去研究他们,但他写出来的东西毫无价值。成功毁了他。这个毁字用的好。
27.所有这些记忆都回来了,它们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在睡梦中,在散步时,在排演戏剧时,在参加聚会时,这对我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我打定主意:只有以小说的形式把这一切都写下来我才能重获安宁。
思考成了体系,思考空间占满了,就需要把水倒出来。
28.年轻时我读书很多,不是因为我想那会对我很有益处,而是因为我有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我旅行,是因为旅行使我开心,也是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材料:我从没想过自己的新经历会对自己产生某种影响,而在之后很久我才明白它们怎样形成了我的性格。在与所有这些陌生人的接触中,我失去了自己作为口袋中一块石头的光滑,这光滑是文人乏味的生活所磨制的。我恢复了自己的棱角。我最终又成了自己。
29.兄弟,我要简单地告诉你我对人类的意见,”我让他说道,“他们都是些真心诚意之人,可他们的脑袋却是完全无能的器官。”
我觉得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器官,每个人的器官储存量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有些人一直在开发利用,而有些人封存了它的功能,自婴儿至死亡。
如果我不做改变,我也许会和永久封存器官的人一样。这个普通人的通病。
30.我们是通过缺点而不是优点了解我们的朋友的。 不得不承认,你了解一个人不要只了解优点,一个人的缺点是底线,缺点只要能接受,那就真的可以接受了。
31.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批评家说我野蛮,三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轻浮,四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愤世嫉俗,五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能干,现在我六十几岁了,他们说我浅薄。我走的是自己的路,沿着自己为自己制定的路径,努力用自己的作品去充实寻找到的模式。 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种想法,我们不能关注所有人的评论,我们只能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做自己。
训练自己在遭到责难时与受到褒扬时都同样镇定是有益处的,因为发现自己被视为天才时耸耸肩膀当然容易,但在被当作傻瓜时还能不当回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32.作家不是去同情,而是去体会。作家没有同情,同情常常导致多愁善感;他有的是心理学家称作“移情”的心灵相通。
33.他们所有的思想和努力都集结在一个伟大的目标和计划上,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浑然一体,并且自始至终与自身保持一致。”
34.但平凡人对于哲学的兴趣存在于它的实用性。他想知道生命的价值何在、他该如何生活,以及该为宇宙赋予怎样的意义。
35.有一种状况心理学家至今也无法解释,即你强烈地感觉到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历了现在正在经历的体验,我不知道感受到上帝的存在是否比这更加神秘。
36.我们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事情的不可抗拒和我们自身的局限给我们一种挫折感,而这种未来的生活就会抵消这种感觉。
只要未来可期,再苦难的今天都有意义。
37.只要人还是人,他就必须做好准备,面对他能够承受的所有苦难。
未来是不确定的,只有做好迎接苦难的准备,才能不被苦难所打倒。
38.只有当死到临头时,人们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惧怕死亡。我常常试着想象,如果有医生告诉我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我会有怎样的感受。
让我想到,思维囚徒中所说,要让自己像得到第二次生命去生活。
39.对我来说,美就像山峰的顶点,你到了那儿以后,除了再走下来就没什么可做的了。完美有一点无趣。我们所有人最好不要完全达到期望的完美,这是生活不小的讽刺。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因为想寻完美而将自己的人生过得非常不完美,要知道生活本来就是有缺憾的,过度追求完美就是违背大自然规律,这种与规律不符的追求都是会付出一定代价的。就像生活就是矛盾对立统一体。接受缺憾才能赢得相对完美。
40.人生的重大悲剧不在于人会消亡,而在于人不再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