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一直想看却没时间看的电影,最近恰巧体内缺乏营养,看完之后,又好像是对人生的一次自问自答。
1.你有多有脾气,就有多无能为力。
电影当中校长显得脾气暴躁,没有耐心。跟他一起管理学校的男老师也是如此。面对这些问题学生种种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他们火冒三丈之后,就是一句:犯规!惩罚!然后施以一顿暴打,并关禁闭。
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并未解决问题。每一次惩罚过后,孩子们的行为反而更加猖狂。他们不是在解决问题,反而是在泄愤。
最近看到了一个笑话:
孩子:妈,今天看到篇文章,说童年对孩子大骂起不到一点教育作用,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揍真的是白挨了。
妈妈:没白挨,那时候揍你主要是为了解气,教不教育无所谓。
打骂着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习惯发脾气的人反而是内心脆弱的人,没有安全感的人。更是一个无能的人。那些真正的智者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解决问题。
马修老师就是如此,学生对他做了很多过分的事情,在黑板上画他的肖像,他看到后不急不恼,并给这个调皮孩子画了一副肖像,以这种方式给予了反击。惹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及时解决了尴尬。
他的公文包被偷,里面的乐谱被几个孩子拿到了厕所“欣赏”,当那位怒气冲冲的助教要处理这几个孩子时,他却撒了一个慌,包庇了他们。他并没有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而是用智慧和善良一步步走入他们的心里。
我在当班主任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男孩子,嘴里没有一句真话,每次犯错时的理直气壮、巧舌如簧真的想让人破口大骂。
我的一位同事总是能够巧妙的应对这种问题。不发脾气,善用智慧。
他询问这个孩子:A跟B有矛盾,A跟C也不合,A跟D更是见面就打,不共戴天,你说这个A有没有问题?
所以,越发脾气就说明你越孱弱。因为除了发脾气,竟发现无计可施。
有一则故事:一个老和尚外出让小和尚帮忙照看花,按时浇水,好好照料。可没想到,花还是死在了小和尚的手里。小和尚非常害怕老和尚生气,而老和尚回来了后却说:我养花并不是为了生气。
所以,当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个不乐观的结局时,收起你的脾气,改变不了的事实,只能让自己学会接受并试图理性扭转局面。
2.灵魂没有归处,必将迷路。
来到这所学校的孩子,都是因为犯了一些错。他们背后有可能有个问题家庭,得不到家人的关爱和保护,更没有养成一些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学业上带不来满足。各个犹如行尸走肉,得过且过,再加上学校的残酷惩罚,只能会变成一头戾气越来越重的小野兽。
可自从马修老师来了之后,试图用音乐来改变他们,他们真的是变得比以前顺从多了。难道音乐的力量如此伟大?
并不是。
因为他们在歌唱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因为积极投入的做一件事情,让自己灵魂更加充盈,生命也似乎更有意义。当然,也变得越来越有存在感。
泰戈尔说过:只有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世界上。
最近徐老师的一篇文章大火,“空心病”这个词火速传开。
什么是空心病?
空心并看起来好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其实,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徐老师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也是一位高校老师,找他咨询的众多人中,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有一段对一个咨询者这样的描述:
我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迷雾的草坪,草坪上有井,但不知道在何处,所以有可能走着路就不小心掉进去了,在漆黑的井底我摔断了腿拼命地喊,我觉得我自己完全没有自我,这一切好难。
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碌碌无为,得过且过,而一些优秀的人,他们的优秀又好像是完成一项任务,北大新生竟然4成人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通病。
试问:每天清晨究竟有几个人是被梦想叫醒的?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被闹钟叫起的吧。
昨天刚刚看了一位简书作者的文,很受触动,有很多读者也是被她的标题所吸引。
她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三个月前,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日常很多的事情也多是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逛街也不是因为买衣服,吃饭也并不是因为饿了。睡觉似乎并不是因为疲惫,朋友群刷得不能再刷了,才悻悻的睡去。
直到我开始写作。
周国平老师说:写作是与自己灵魂的交谈。
的确,我们活着,不光要有血肉之驱,更要有灵魂相伴,不然,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不做空心人,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深夜里找找自己。
每一部电影似乎都在讲人生,我的感受还未写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