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钰姗
李清照《夏日绝句》中写到“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该诗字里行间的正气,可见她是欣赏项羽这一做法的,正因项羽不过江东,才有了今日人们的“思项羽”。
读了《史记》中项羽之死的文段,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项羽。与李清照相同,对于项羽不过江东之事是持肯定的。项羽自刎及死前的举动实则震撼人心。
回归到故事本身来看,夜里四面楚歌之势写出了项羽的处境,为后文奠定了悲凉、险峻的基调,暗示了项羽之死。紧接着的悲歌慷慨,展现的是一个深情、无奈、的项羽形象,英雄与虞姬“泣数行下”的告别,更添几分悲凉。接着,项羽在骑上说出的话,是我认为最气势、最震撼的话语,也是我所敬佩项羽的地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当世无敌,只怪运气不好。不错,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就如周恩来《项羽拿破仑优劣》所言“时势之英雄,固若是其众也,然非吾之所论于项羽、拿破仑也。夫二氏,世界之怪杰也。具并吞八荒之心,叱咤风云之气;勇冠万夫,智超凡俗;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敌邦闻之而震魄,妇孺思之而寒胆;百世之下,犹懔懔有生气,岂仅一世之雄哉!是犹其勇之著于外也。若其关系于世界之进退,人类之盛衰,又非一时豪俊、二三学者所可同日而语。虽以帝王之尊、宗教之力、金钱之势,莫以易之。故二氏者,吾之所谓造时势之英雄也。”战无不胜的项羽在最后,依然是对自己充满信心与肯定。也许有人认为正是因为这自负才至一死,但我却认为,这是正一位英雄做的决定,这是项羽眼中的“舍生取义”,用勇猛的最后一战,以死来保自己的一世英名。最后再次强调“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若项羽过江东,或许能有一命,他日东山再起。可过江也许会遭人唾骂,也许会连累百姓,也许仍会失败,在我看来,自命不凡是不会允许他这样做的。不过江东,体现了项羽的决心。他不仅要自己认为,更要让百姓相信,他是一代的英雄。
他做到了,他成了流传百世的英雄。
因此自刎一举,或令人唏嘘或令人敬佩。正因他的自信自负使自己走向最后,却正因这自信自负,让人们记住了他不仅是因为千古无二的战绩,更是这一君子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