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曾讲过,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作为一线基层数学老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展现创新的舞台,帮助学生体验创造创新的成就感,进而在班级中培养创造的氛围。
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运算中,有把运算定律应用到分数混合计算中一课,对于常见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一般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学生能够做到从小数整数迁移到分数上,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的变式联系,偃师学生学习的难点,基于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学生大讲堂环节,先独立完成,并小组交流,在全班汇报中集中关注三个问题,A,这些题目分别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而他们和运算定律模型之间有什么变化之处?三依据运算定律,模型设计更多的变化形式,考考大家
当这三个问题出现以后,学生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对于最后一个创造题目,好多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特别是平时基础好的孩子,通过预习已经完全掌握了书上的基本知识,他们觉得自己见过好多这样的辨识练习,都希望在课堂上能够一展自己的雄才伟略,关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同学们,基本没有碰到什么问题,只是出现四个数连乘时,有的同学在运用结合律时没有加括号,这时候,有些孩子就提出来,连续约分可以不加括号,但反驳的孩子提出,这不是连续约分,而是独立的后两个分数再约分,因此,不能算连续月分,必须加括号,通过辨析,同学们普遍点头称是,这个点也就顺利突破
而乘法分配律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基本形式的乘加乘和乘减乘,都没有什么问题,当出现96×96/97时,有些孩子不太明白了,这时候一个孩子站了出来,明确表示需要把96变成97-1,会做的孩子纷纷点头,担当一个孩子提出为什么的时候,写题的孩子哑了会儿,不知道如何来答,其他同学迅速站起来,是因为分母是97,分数乘法运算中运用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为了约分,当整数96和97不能约分时,就要想办法找到分母97的倍数,然后才能约分,所以就想到把96变成97-1,这个孩子还进行了辨识,如果这里变成98×96/97,那就应该把98变成97+1的和,再乘96/97,因为通过乘法分配律,97可以和96/97的分母97进行约分,得到整数,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运算,他的回答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同学们不仅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适时的站出来总结道,对,为什么要变化形式呢?就是为了简便运算,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就是通过约分让数据变小,最好能把分母约掉变成整数,这样的运算就会更简单
孩子们点头表示认可,就在我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一位同学举手示意,老师,我不想变96,我能不能把96/97变成1-1/97?那么这道题就变成了96×1-1/97的差,这样的话,通过乘法分配律也是等于96-96/97,把分值96×96的大数据运算,变成了简单的整数,减一个真分数,由于这个孩子的语速表达比较快,好多同学没有听清楚这种方法,我便邀请他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当他把这种算法写到黑板上时,同学们不禁赞叹,原来,96×96/97,两个因素都可以改变,只要能凑成整数减真分数就可以,交流产生智慧,对比明晰方法,当同学之间把两种方法,交流对比以后,我问孩子们,这两种方法都一样吗?有没有哪个方法更通用一些?一个同学赶紧说,那只有尝试,实践出真知吗?
于是我们把这道题改为93×96/97,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计算,当我们推到第二步,97×96/97-4×96/97时,同学们发现,此时的第一种方法,已经不如第二种方法简便了,因为96/97。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转变成1-1/97,而一乘任何数都等于一,所以他的下一步93-93/97更简单一些,有的孩子又把93调整到98,99,依然发现第二种方法简单,就当所有人都认为第二种方法相较第一种方法应用更广泛,一个孩子提出来,老师,我们改变的都是整数,所以,96/97变形最简单,因为他是不变的那个数,那如果我们不改变整数,而改变分数,方法的应用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这样的问题不用回答,因为实践出真知,孩子们迅速把96×96/97变成96×93/97,那么第一种方法就变成了93-93/97,而第二种方法变成了,96-96×4/97,这时候明显第一种方法有比第二种方法更简单
哦,老师,我明白了,其实两种方法各有各的适应范围,当整数比分母多一或少一时,分数是最大真分数是,那么两种方法都一样,等整数和分母的差大于2时这个之后变化真分数最简单,当真分数的分母比分子多2时把整数转化为分母,加减一个数更合适
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相信还有大一部分孩子没有明白他总结的这个方法,但是至少大家已经明白,并不是一种方法适应所有的情况,恰恰相反,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先分析问题的具体形式,然后才能选择最优化的方案,
这不正是学习数学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