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比特币诞生。2011年年中,还未到两年,第一个基于比特币的衍生货币——域名币就出现了。2013年,另类币出现爆炸式增长,迄今为止已有数百个。由于没有明确的统计标准,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数字。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宣布创造了一种另类币,可能也公开了源代码,但无人挖矿也无人使用,这种货币是否需要纳入统计范围?此外,有些另类币,在其诞生初期是有人使用的,但后来很快就无人问津了,这类货币是否也需要纳入统计范围?
而且,大多数人也不清楚如何区分另类币和传统数字加密货币。早在比特币出现之前,就有多种数字加密货币的方案和系统,这些货币并不能称作另类币。许多另类币借用了比特币的概念,它们通常是直接复制其基础代码或是使用部分代码。有些只对比特币做了极小的改动,例如只改变一些系统参数值,保留比特币开发者后续所做的所有变更。所有已知的另类币都是从一个新的创世区块开始,都有自己独特的交易历史,而不是从比特币历史交易记录中的某个区块进行分叉,进而演化出自己体系的。为了研究和学习,我们并不需要另类币的精确的定义,而是把将所有在比特币之后诞生的加密货币笼统地称为另类币。
今天简要提一下非另类币系统,如瑞波公司(Ripple)和恒星公司(Stellar),它们属于传统分布式共识协议。这类系统为了达成共识,模型中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标记并且需要知道其他节点的标记。当然,比特币建立共识的模型与此截然不同。在瑞波公司和恒星公司中,共识协议支持支付清算网络并且在每个体系中有其自己的货币。尽管这些特性和另类币类似,但并未将它们作为另类币考虑。
发行另类币的原因
每种另类币都有自己的故事。一种另类币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有别于其他另类币的特点。最简单的情况下,一种另类币只是修改比特币内置的参数,比如修改区块的平均时间间隔、区块大小限制、创造回报的计划和货币的通货膨胀率等。
当然也有更复杂的技术上的差异,这种情况更有趣。例如,可以对脚本语言进行扩充以增加交易种类和安全属性,可以采用与比特币完全不同的挖矿方式以及共识算法。
有时,为了支持一个主题或者社区,通常是需要给社区中的成员赋予一个特定的角色或权限,就会有一种比特币被创造出来。本章将在最后的部分研究此类相关案例。
如何创造一个另类币
我们首先考虑一下另类币在创建过程中及创建后所涉及的内容。创造一个另类币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参照体系,最常见就是通过复制修改现存的成熟另类币或者比特币本身。最容易的部分就是加一些技术特色或者修改一些参数使之更好用。曾经有一个网站coingen.io,只收取一些费用,就会自动产生一个另类币。你只需要自己设定各种参数,比如区块产生的平均时间、需要的工作量证明算法、另类币的名字以及3个字母的货币代码和标志。完成设置后,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下载一份根据你的需要修改的比特币源代码,你就拥有了自己的另类币,接下来你就可以和别人马上开始运用这个另类币了。另类币最困难的部分在于如何让别人逐步接受并使用你的另类币。通过复制并修改源代码,你可以对外发布新的另类币,在刚诞生时,没有人会使用这个货币,由于没有人想拥有这个货币,因此它毫无价值,又由于没有挖矿的人,它也不安全。
另类币的这些相关群体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它们相互关联,这与创建并推广一个平台非常类似。比如,创建一个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就需要用户、设备制造商、手机软件开发者和其他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同时每个角色都需要群体中的其他人的参与。在另类币中,吸引矿工对另类币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哈希算力做支持,双重支付和复制修改代码就很可能会发生,另类币的安全性就无从谈起。事实上,这种货币可能会彻底崩溃。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吸引大家接受并逐步推广使用另类币,但是通常来说,当矿工感觉到货币回报值得他们付出时,他们就会加入。为了吸引矿工,很多另类币都给早期矿工比较丰厚的回报。比特币显然是最早采用这种策略的,后来很多另类币采用了更加激进的激励措施来吸引早期矿工。
而最困难的工作,是让一个社区的人相信这个另类币有价值。即便对比特币来说,我们也不是特别清楚这个过程是如何自举的。这依赖仙子效应,从而实现自我增强,让人们相信它有价值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这就回到我们一开始提到的,另类币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才能让人相信这个新的另类币将来会有价值,或者是相信其他人会认为这个有价值。如果一个社区对获取另类币感兴趣,矿工就会参与进来。只要价值被认可,其他重要的元素就会显现,比如在交易所交易以及从开发区块链的工具,到游说团体开发的各种辅助设施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