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能否品出茶韵,当清香沁息,也会抿一口细腻;无论你是否悟到禅意,当梵声响起,总会得一刻静谧。
禅,诞生于拈花一笑的刹那,自此代代印心,教外别传。你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却深深的被禅的奥秘吸引。达摩祖师一苇过江,“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祖慧能年少顿悟,承接衣钵将禅宗弘化四方。禅宗公案亦是个个直指人心,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再说茶,茶树原本生长于川滇一带,树形高大,后来被人们在丘陵栽培,逐渐变成如今的模样。最早人们将它当做菜蔬,后来神农氏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直到三国时期茶叶才做成茶饼被用来饮用。唐宋都是烹煮茶末,好比做汤,而现代的泡茶方式是在明初形成的。
好茶多植于山坡,而自古名山僧占多。自佛教传入汉地,寺院与茶便顺其自然的融合起来,僧人勤于参佛唪经,早晚课精进修持,茶叶正好有“荡昏寐”的功效。在寺院中修行的僧人讲究过午不食,而喝茶却是允许的。此外,自百丈禅师定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清规之后,农禅并重的寺院生活也使得山门植茶更为普遍。例如茶圣陆羽,自幼在智积禅师身边做茶童,学习煮茶,而后又在诗僧皎然的帮助下在寺院中完成了《茶经》。茶与禅与寺院的故事有很多,却都不如一句“吃茶去”。
茶修行得香,人修行得禅。茶,由种子破土生长而成株,经历晒、炒、揉、烘种种工序,还要在沸水中浸泡,才可以重新飘香,这时候它才拥有资格去诉说。人,自腹中精卵成长而为身,走过喜、怒、哀、乐各样遭遇,还要在煎熬中放下,才能够再度重生,这时候人才真正懂得去品味。
一方水土一方人,说的人也是说的茶。不同的茶种,在不同的地域,接受不同的温度和雨水,经过不同的制作,在不同的水质中冲泡不同的时间,有千差万别的味道。一如芸芸众生,在这个娑婆世界行走,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思想,因不同的机缘,不同的悟性,有着迥然相异的人生。那么,到底是人在品茶还是茶在品人呢?
所谓“上善若水”,沟通茶与禅者便是。一片枯槁的叶,一点懵懂的心,忽然一股清泉倾泻,禅关砉然破,不经意已悄然千年助禅礼佛。如今又是这盏茶,你又该如何去思索?不同的人会品出不同的滋味,然而无论怎样的人以怎样的方式去品味,不变的是茶的灵性,人的自性。故而,人茶相遇,禅自生。
一泡茶,渐淡;一段缘,渐浅;
一泓水,渐温;一丝念;渐消。
人生如茶,茶即禅心。
茶禅一味,一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