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人很多,但真正快乐的却很少。有信念的人很多,但有信仰的人却很少。能学来道理的途径很多,能听闻到佛法的却很少。信仰佛法,是我们自己累世善业感召的福报,是发自内心最欢喜、最幸福的事情。《地藏菩萨本愿经》云: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今世能得人身,听闻正法,就如同拥有了一面浩瀚的大海,它的宽广能容得下你所有的眼泪和委屈。
学佛应该是令自己快乐、令他人欢喜的事。无论待人或是接物,都要用欢喜心去面对。不提前预设对方应该回馈什么样的回报,不执着在被人感谢赞叹的虚荣外相上。要么就别做,做了就别说。予人玫瑰,应该手有余香才对。怎的一边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做,一边却被烦恼、委屈的情绪渐渐吞没。《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反之,用充满愁苦、怨恨、不满的心,为了功德而做功德,又会得到多少“功德”呢?
嗔心肆起,如履薄冰。在冰面上行走,若一个不留神 , 脚下一滑便会重重地跌倒。虽是身不由己,但承受伤痛的却一定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当业力显现,烦恼现前,我们没能守住自己这颗心,让愚痴和嗔恚趁机钻了空子,慈悲心瞬间归零,炽盛的嗔心把矛头对准了他人。此刻,我们不得觉知,就如心不由己,滑到在冰地,其他人并不会因为你的发怒而受到任何伤害,但我们的慈悲心与法身慧命,却会被你伤得体无完肤。
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生病了,世间的药物回天无术,唯有依靠佛法的智慧,才能药到病除。要守好自己的心,勤拂尘土, 降伏心魔障碍。在烦恼的洪水中,掌舵好自己那叶心舟,莫要被暗流卷入无明的漩涡。
经典中常说,莫向外求。这包含了两重玄义,一个是不求心外之法,一个是不要求苛责他人。 慈悲唯识相,唯心造作堂。清净本心如如不动,何须盲从向外求法。我们经常被业力牵引和蒙蔽,能清楚的察觉他人的不对,却从来难以看清自己的过失。
对己严律,待人宽善。放下傲慢的心,向内寻,谦和柔软。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云: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常不轻菩萨从不轻贱任何一位众生,因为众生累劫后皆当作佛。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要用大悲慈爱的心去宽容他人,用精进严持的心去要求自己。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是支配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本,守好那颗真如本心,保护好我们自己的法身慧命,把身、口、意时时刻刻停留在佛陀的教诲上,善护三业,智慧观照。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境界来了,用智慧与慈悲去转念。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在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眼中,一切众生皆为菩萨,唯有自己是凡夫。我们总在拿戒尺衡量他人的过错,而全然忘却了自己本身还是业障现前的凡夫。我们的境界与诸佛菩萨的境界,就像站在山脚下的人仰望山顶一般。切莫在修行的道路上,让贪、嗔、痴、慢、疑侵占了我们清净的心。执着于自己所做的功德,由此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而蒙蔽自心,成为了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很多时候,违缘和障碍的感召,都是因为我们坠入了颠倒梦想的深坑,浑然不知最大的障碍其实都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