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任务设计
刘文霞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关键一步,如何进行围绕主题开展的任务设计,书中进行了理论的提炼,并给出了框架图。具体的过程包括三个大的阶段,即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和设计分阶段活动(学习探究和成果交流)。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可以按照以下路径。可以从课程内容的应用场景分析,课程内容是社会生活中知识的高度提炼,在具体的学习中,教师要通过对内容的把控,将课程内容放置到具体的情境中。在对内容的准确把握上,鉴于跨学科内容的学习融合性,需要立足不同学科进行大观念的整体分析,找到学科的共同的大观念,由大观念指向学生的学习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问题的创设。另一个视角可以对真实情境进行科学内容分析。先有了问题的情境,随后在对情境的分析中,确定与学科知识的关联点,惊醒相关学习任务的聚焦。总之,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关联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关联课程,学生基于兴趣的学习,是对课程内容的内化。
二、提出驱动性问题
1.从本质问题的研究出发设计驱动性问题。
本质问题指向学科学习的大观念,是学习的根本所在。聚焦了本质问题后,将本质问题转化为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驱动性问题。
2.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驱动性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相关主题的学习中最感兴趣的话题,在对学生问题的梳理中,结合教师的预设,确定驱动性问题。
驱动性问题需要符合的基本特征包括,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激发学生的主动活动和促进课程学习。
三、设计分阶段活动
在驱动性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子问题的分解,在子问题的引导下,确定子任务。这句话没有出现在书中,是自己实践的结果。但是和书中描述的过程相一致。
1.引导学生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学生在驱动性问题的引导下,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充分的研讨,确定要完成目标指向的结果需要做什么研究。学生头脑风暴,教师干预梳理,最后确定具体的研究任务,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提供资源的支持。
2.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学习成果
因为在问题的研究中,学生进行了分组,分别针对小组选择的方向进行探究,都是对主体的部分了解。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分享学习成果,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不同的小组分享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本主题的学习内容,通过向学生阐释本主题活动所聚焦的跨学科大观念来对学习进行总结和提升,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总结,推动预期学习结果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