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遥古城回来已有20余日了,说好的游记,现在却变成了回忆。每次提笔,写不了几个字就没了思绪,可总觉得若是不写篇文章纪念一下,就不算去了平遥古城。拖拖沓沓,终于在今天,再次提笔。
端午临近中夏,时清日复长。“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其实这算不得出游的好时节,可对现代人来说,只要有假期,何时都是出游的最佳时节。端午这天,和我们一起出发去平遥的游客很多,为了避开高峰期,我们早早的从西安出发,一路上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经过黄土高原,跨过黄河,越过龙门。这是我不曾见过的北方特有的景观,除了传说中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和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窑洞,还有如水洗过的幽蓝天空,淡淡勾勒着几缕白云,远处的白杨林,在风中翻涌着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层层银白色“浪花”。浴兰时节,不见榴花妖艳烘,却有白杨随风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莫非与我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无人共,偶闻黄骊时一弄,等闲惊破游人梦。这一游,颠覆了我记忆中的北国风光。有些地方,只有去过才知道风景美不美;有些路,只有走过才知道选择对不对。
到平遥古城已是正午了,一下车就直奔当地特色小吃,莜面栲栳栳、碗托、平遥牛肉,都是必定要去尝一尝的。我不是一个正宗的吃货,所以这特色小吃滋味如何,我也无法形容。对平遥的第一印象,就一个字:土。这是一座用土垒起来的城,也是因为土而保存下来的古城,最终成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他有厚重的历史,就算没有如画的风景,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瞻膜拜,感叹古人的智慧。如果上次去的青木川古镇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南少女,那么平遥古城必定是抱铜琵琶唱“大江东去”的西北汉子。站上城楼,看这一城天下,感受“舍我其谁”的王者之风。青砖筑就的城垣,炮火轰炸的缺口,仿佛所有的历史都发生在昨天,无从经历,也谈不上身临其境,伤口早已风化成印记。城垣千尺,青砖不蚀。如果城楼是记忆,那么城中的时光就是回忆。平遥古城,年号一代改了又一代,一代人送走一代人,更替不休。 城还是那座城,可不知换了多少代臣民,到如今,他们来了,带着大都市的寂寞,却又在酒后的灯光下谈论诗歌,争夺王冠,拍案而散。夜幕掩盖,他们躲在旮旯里倒卖文物:协同庆,文明的钞票,一两白银,足值千金,从前旧杂,万金难求。作为银行的始祖,富可敌国在这里不是神话,地下钱庄的繁华让人瞠目结舌,吃惊过后也不过是声声叹息。过去的,是记忆,是回忆,是再也找不回的叹息。脚下青砖还剩一半,这一半还有什么景象和声音呢?孔子说:“食色性也”,尘世繁华与喧闹,皆源于此。时光把历史掩藏,再向往,在追寻,结果无非只有一个:尘归尘,土归土。一抔黄土就是结局。
平遥早已不是平遥,原来回忆和记忆不同,总会有些许差别。记忆记不起,回忆回不去。平遥,再也回不去。
或许我看到的并不是真的平遥。
我宁愿相信,我看到的不是真的平遥。
(2016年7月22日 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