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董卿因其儿子加入美国国籍被曝光,让很多网友对董卿感到不满,董卿就此作出回应:“做出这样的选择只是为了让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只是一个选择罢了,大家不必多加猜测。”
去美国就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吗?为什么美国学生的阅读量一直远超中国。
安德森教授是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主任,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学生的阅读量与美国学生的阅读量,通过比较发现:中国普通家庭和美国普通家庭所提供的经济能力已经大体相当,但是美国的阅读量是中国的6倍。
他认为美国学生的高阅读量得益于美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阅读体系:分级阅读。
所谓分级阅读,他就是按照儿童不同年龄的心智发展,结合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读物。
一、基础阅读不可忽视。
美国小孩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接受阅读测试,之后三年一测,用我们的话说叫“因材施教”。
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要求每天坚持阅读20分钟,暑假也不例外,学校根据孩子不同阅读等级,安排相应读物。
而我们的语文课后总是有那一项:熟读并背诵某段课文。
熟读和背诵在潜移默化中让你不敢快速的去看书,生怕错过了什么要点。
甚至于你一直在原文中打转,不懂得跳出来想去阅读其他书籍,就算是想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读,没人指引,老师和家长都认为你把功课做好,考试考好就是好,其他的拓展可有可无。
又要举一反三又没阅读视野,这差距就是“阅读”拉开的。
美国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的第一个问题总是:我的孩子到达什么样的阅读等级了?家里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老师就会根据学生的阅读薄弱项:是流利度(fluency)不行,是阅读理解(comprehension)不行,还是拼读能力(phonice)不行。然后安排相应的书单,做启发式阅读而不是硬记式阅读。
经过兴趣培养学生轻松掌握了基础阅读,这个时候的书才会对他产生吸引力。但是安德森教授的“分级阅读”,罗列的非常繁杂,我们没有那个体系怎么办?要进一步阅读需要掌握什么技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艾德勒教授将阅读浓缩为四个层次,使阅读效率进一步提高,《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后,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至今仍被视为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退色的经典。
这四个层次就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我们了解了基础阅读的重要性后,就要进入检视阅读。
二、检视阅读。
所谓检视阅读就是系统性的略读或粗读。
检视法在美国有个非常形象的称号:小偷式阅读。
假如你是小偷,闯进了一本书里面,这本书就如同一座豪宅,首先得了解这个房屋的构造,哪个房间摆放了哪些东西,哪些是你想要偷走的知识,不想要的你随手翻翻就过去了。
为什么一定要执着的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呢?
翻完了有时候还很痛苦,这书不是我想要读的,这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因此要看这些地方:
标题
前言
章节提纲
段落的首句,尾句
加黑字体
结语
用十几分钟有针对地阅读完。
并主动带上4个问题:
1、这本书主要谈什么?
2、作者给你提了什么问题?
3、他通过什么方案把问题解决了?
4、这些问题跟我有什么关系?
正如艾德勒教授所说:“快速浏览就像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的营养谷物。”
通过检索之后,猎取了你想要的读物,阅读就要进入更高一级:分析阅读。
三、分析阅读。
培根提出: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需要生吞活剥。
艾德勒则说:阅读的一部分本质是被困惑,而且自己知道被困惑。那么怎么分析困惑,解除困惑,作者提出三点:
1、整理大纲
一本书用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把作者的主旨写出来。然后沿着主旨顺藤摸瓜,摸出整本书的基本骨架,这些重要的篇章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如果把他的顺序打破了,你会怎么去安排这个结构。
2、诠释内容
找出关键字,关键字就像宇宙大爆炸的那个点,任何东西都是从一个点发展来的,一个物品、一个人、一段感情都能追溯到原点,那么书自然也就可以,书中的这个点不断的扩大和串联把其他人物慢慢席卷进来再铺开,就勾勒出一部巨著。
比如《笑傲江湖》里面的福威镖局、少林寺、武当山、五岳剑派、日月神教,这些因素不管是时空还是人物都是各自独立的,金庸用“辟邪剑谱”把他们串在一起,他们先后登场,想要的不想要的,都围着辟邪剑谱转,这个要点抓住了,就把握了作者的意图。
分析阅读就是一个逻辑的解剖过程,通过分析汲取自己所需的内容,也能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严密。
四、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所谓主题阅读就是对一个问题,同时阅读多本书。
任正非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谈到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他认为,美国现在的教育要优于中国的教育,这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注重社会责任的培养和注重分类教育。
美国注重创新培养,主要表现在他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质疑能力、辩论能力,要怎么去表达、怀疑、辩证?比如今天讨论的主题是世界和平,反恐作战,保护动物等根据学生的兴趣设好题目,学生就会非常主动地找资料,这个时候图书馆就起到关键的作用。
图书馆的流动性是获得政府拨款资助的主要考核点。
当你列好书单从网上发给图书馆,图书馆就会安排好书等你来取。学生根据书中有关主题的观点,比如反恐,就专门查询反恐观点和解决方案,查完一本再看一本,最后将各种观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美国中学生就能独立在图书馆查文献、找数据。
这点我们几乎无法比肩,在小镇里面别说图书馆,连书店都没有,大家都网购,网购来的内容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资源总是倾斜在大城市,于是从县到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总是看到人们不断的在迁移。
中国培养侧重深度,美国培养侧重广度。不见得我们就比他差,但能综合各家所长,让优势互补,即便春秋百家争鸣要的也不过是这个结果。
《如何阅读一本书》适合快速阅读现代文,掌握了他,便能轻松读懂其他书籍,从此摆脱低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