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吃货朋友,每天都说她下班后要去吃什么大餐,但她吃完从不在朋友圈晒也不和我们分享大餐如何,有个朋友就很好奇地问她:亲,为啥你从来不分享啊?她说,我的某个朋友说,经常晒吃的以后会没得吃。
听完,我们哈哈大笑。
最近身边也发生了一些事情,讲这个例子其实想跟大家分享以下两点观点:
一、我们需要“批判性思维”
每当我们听到一个从没听过的概念、“道理”或者“鸡汤”,请先问一问为什么?而不是像海绵似的全盘吸收。
不管读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一股脑儿地接受,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我们就会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轻则因为别人的说法影响自己的判断决策,重则会被洗脑而误入歧途。
作为一个富有思想的人,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回应,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
而要做出决定和取舍,我们就得带着一定的态度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听取别人给出的概念、“道理”或“鸡汤”。读书也需要如此,我们需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作者在向我们细说原委,而我们则随时准备与之辩驳,虽然作者本人根本就不在场。
在《学会提问》一书中,把这种互动方式称为淘金式思维,这种思维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进行批判性地提问。淘金式思维+批判性的提问是我们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的最好方法。与之相对的是海绵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只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但信息千头万绪的时候,就会乱了阵脚。
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不是说要去得罪任何人任何言论,而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保护自己,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决策和执行时更胸有成竹。
二、我们需要“分享”
社群时代,就是分享的时代。热爱生活的人,也是懂得分享的人。分享是社交货币的一种,分享喜悦、分享悲伤、分享吃吃喝喝、分享个人观点......只要你在分享,你就在与身边的小伙伴互动。分享的方式也有千千万万种,当你体验一段神奇的经历后,你分享出来,听者仿佛与你一同身临其境;当你对一件事情分享你个人的看法时,对方也会分享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当我们共同分享,就有了两个苹果。
奈特在《鞋狗》中说分享有益,共同成长。
他团队的成员戈尔曼就像一个学生总是仔细询问他的经历、意见,用笔记下他说的每个字。而奈特自己非常喜欢这种感觉,他说加强某一方面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和别人分享,所以他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分享给了戈尔曼,这样他们两个人都会受益。
在日本博报堂关于90后消费者研究的书《创漩》中,提到90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性就是热衷于分享,希望通过分享感染周围的人从而获得价值感的螺旋式上升。而分享经济也是一个时代创新的形式,连接不同的群体,推动更多关系的建立,让社会上形成一种不断前进的动力。
分享有快乐,分享有收益,分享,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