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点半起来,想多睡一会,却睡不着了,到时就醒来,挺有意思,今天早上也是这样。
难道叫醒我的真的不是闹铃,而是梦想?因为我压根就没有设置闹铃。
总之,一件事情形成了习惯,形成了连续性,就会推动自己往前走。之前是我自己要想方设法养成习惯,到现在就是习惯推着我走。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难,只是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动作而已,如果能够形成一个每日都要坚持的一个固定的动作,那么就会很容易执行下去。每天10000步是这样,每天25个俯卧撑是这样,每天看书、写字也是这样,每天输出一个语音音频也是这样,这里的关键不是有什么难的地方,而是有没有一个惯性的力量。
当然,惯性的力量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良性的,还有一个方面是恶性循环,比如抽烟、喝酒、拖延、抱怨等,这些也可以有惯性在里面。
根据习惯的养成原理,我们没办法去掉一个习惯,只能用一个习惯去代替另一个习惯,只能用好的习惯慢慢替代不良的习惯。
养成习惯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么难,你想想啊,我们每天睡觉、每天喝水、每天刷牙、每天吃饭、每天上班,这些不都是习惯吗?好好梳理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习惯,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另外,这些习惯是不是能够帮助到我们真正的成长,这也是一个问题。
现在只不过是要增加一些习惯,比如学习的习惯、成长的习惯、沟通的习惯等等,用这些习惯去重新塑造自己。
什么是好的习惯?什么是不好的习惯?我们如何来衡量这些习惯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这些习惯有没有以原则为中心,原则就是那些普世的标准以及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比如为人要坦诚善良,要诚信,这就是稻盛和夫所说的“作为人,何谓正确”的东西,就是史蒂芬柯维所讲的“以原则为中心”。因此,《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所提到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些都是一些好的习惯。
我们生活中也需要在这些原则基础上养成一些好的习惯,比如每日刻意练习、每日反思、每日分享,等等,积累自己的有效成长时间,这样才会慢慢做到厚积薄发,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速效。
习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慢功夫,慢工出细活,急躁是成长最大的敌人,让每一步走得都不稳重,让每一个成长的阶段都不踏实。就像俞敏洪所说的,快事慢做,我们的心中一定要有那种慢的感觉,不为外界纷繁复杂的乱象所影响,沉下心来,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也知道自己一定能够去到那里。因为你不着急,你就坚定的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你都把它当成是一种成长,你享受你所做的事情,你享受这个过程,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过称虽然会有曲折,但是你在过程中能够受到滋养,你被过程所滋养,而不是达成目标以后你才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目标的意义只在于目标本身,你享受迈向目标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你享受其中。
【推荐资源】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俞敏洪 著,中信出版集团
一点小分享,如果对你有点小启发,还请帮我顺手点个赞,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