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周末去相亲,对方除了家庭条件比她好之外,再无其他。一个官二代对于宁缺毋滥而收入尚可的闺蜜来说,结果可想而知。一向自信满满的官二代对自己的被拒显然很是惊讶,非要问个究竟。闺蜜委婉的答到:“不好意思,我对你没有感觉。不想有一天把你“作”没了,还让你成为被分手的那一个。”
“没有感觉”,这是一个被长辈深恶痛绝、而发自相亲男女肺腑的常用词汇。其实这个词汇的背景只源于三观不合。如果三观契合,“感觉”应该是水到渠成的。长辈们常常苦口婆心的劝说我们,“什么是感觉?那些所谓的感觉都是没用的!过日子才是最实际的东西!再有感觉最后也是爱情变成亲情!”末了再把自私的帽子扣在我们这些崇尚“感觉”的熊孩子头上。
爱情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是想起那个人就微微上扬的嘴角;是见到那个人就日出而林霏开的豁然晴朗;是回味那个人就十里春风不如你的沁人心脾;是说起这个人就羞涩而隐秘的小小骄傲;是金风玉露相逢的倾城一笑;是盈盈水间不得语的心有灵犀。三观不合的两个人,不可能有爱情的感觉;没有爱情如何能走入婚姻?当然也根本没机会变成亲情!没有爱情而勉强走入婚姻的两个人,如何能削掉自己一半的刺,忍受和包容对方的一切?如何能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复杂而同仇敌忾不做逃兵?再说的庸俗一点,没有感觉,怎么会向往那个眼神,那双手,那个怀抱?灵魂和肉体可以剥离吗?你的身体不会说谎。
当然也有例外。有的人就是因为害怕自己一个人的寂寞,或者害怕这个社会异样的眼光,又或者为了让白发苍苍的父母安心,和自己明明不喜欢的人勉强着走进了婚姻,唯独忘了问问自己的真心。然后,人前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是个有结婚证的人,下班回家却坐在车里迟迟不愿上楼。抑或是深夜寂寥,在枕边人的鼾声中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在微信上发一些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纷乱思绪。一方无限的付出,而另一方“作”的理所当然。最后一方身心俱疲仍不被珍惜,另一方去留两难备受煎熬,两败俱伤。家还是有的,只是冰冷的相敬如宾。
最可怕的是那种先占位却骑驴找马,随时都向外张望,仍然到处寻觅的人。一旦发现墙外和自己三观契合的人,大步流星的跨出藩篱,耗尽了屋里人一地鸡毛的青春。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婚姻存在着同类和非同类组合的差异。非同类的婚姻是灾难的开始。如果我们用猫和狗的婚姻来诠释,一条狗生活在猫的群体里,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同类,这使他不得不娶一个猫做老婆,如果它永远碰不到狗,他会很幸福;如果它偶尔碰到了狗,告诉你,它立马就会私奔。
圣经上说,信与不信不可同负一厄。这句话是不赞成两个信仰不一致的人结为夫妻。就像三观不合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为了同一个目标同心合意的努力走下去?发现三观不合,最好不要开始,如同仓央嘉措说的那样,不相伴就可不相欠。最近频繁报道的湖南女子抱孩子跳楼的悲剧,归根结底不还是三观问题吗?母子三人用生命的代价给人们敲响了警世钟。
所以,如果你中意的人,一早拒绝你,其实不必自寻其辱问原因。你该谢谢他(她),庆幸他(她)没有欺骗你,庆幸自己某天不会成为被分手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