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了一个小测验,结果推测我在40岁仍没有实现财务自由,考试运还不错,未来大概率会从事相对而言稳定的工作。
测试的年限到四十岁,是因为一个人职业黄金期是24-35,我对自己向来宽容。
原来到四十岁,我依然会被金钱束缚啊。
不过只是一个测验,我不必太当真,更何况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能在4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呢?
我想象中的财务自由指的是,吃穿住行上不再拮据,想吃什么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想买什么,也不用列入计划清单。
虽然我之前一直秉承着“钱多钱少,够花就好”的观念,但当我看到巨大的经济差异时,内心还是会嘀咕,那是一种怎样的人生经历,才会让两个个体的距离逐渐被拉开。
有时候很满意现在的状态,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想象力有限,觉得每天有事可做,夜晚有个休息的地方,节日能给家人朋友准备礼物,偶尔吃顿大餐,就觉得足够满足,幸福的生活有自己的努力,也是上天的恩赐。
但有时候,计划受阻时,遇到不可抗力因素时,自己的心愿对别人来说只是日常时,又会觉得,普通的代价就是体现在数量上的求而不得和事与愿违。
关于考试运,仔细想来,我虽然成绩一直在中游,却是努力能看到成果的人。我清晰地知道,如果没成功,一定是我没有用心去做那件事。
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解题的感觉,选择题里找出唯一的选项,填空题里的标准答案,大题中洋洋洒洒写下的文字,总会给我一种错觉,我和学霸其实只差了一点,或许需转变思维,或许要心无杂念。
那个时候的杂念是枕头下的小说,家里的游戏机,同学交往时的小情绪。
而长大后,考试最大的拦路虎,是害怕失败。因为失败的成本太高,害怕搭进去时间和金钱,最后却是一场空。
上岸的人都说简单,全然不提已经翻旧,写满笔记的练习册,不提那一把用到空管的笔芯,不提铃声响起交卷时,如释重负的心情。
毕业的这四年里,我失败过,但也成功过。我忽然意识到我只是不喜欢考试,不代表我真的做不到。因为不喜欢,所以做不到全力以赴。但如果转变观念,找到能接受的学科,借自己还不错的考试运,是否可以走出的困境呢?
今年的状态是:很乏,但没停下来。
写作保持更新,如果连我最喜欢的事都坚持不下去,那我也想不到我还能做成什么;
学了法考和马克思,如果做不到每天强化一遍,前一天相当于白学;
尝试手作,织围巾,DIY房屋,马马虎虎,并不是我擅长的事。
总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向光阴。
总要尝试去做一些事,然后精进技能,才会在机会来临时稳稳接住。
如果你知道未来你一定会做成某件事,首先你得去做,因为人生从来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