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说【人间世】读书笔记
《人间世》是记录庄子思想的一部书籍。其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庄子.内篇》的前几篇,《逍遥游》讲的是人如何在内心突破自我局限的问题;《齐物论》讲的是世间万物如何相互咬合后共同形成统一场;《养生主》讲的是人如何在宇宙中游刃有余,并让自己的生命之火薪火相传的方式;而《人间世》比较接地气,讲的是人如何在世间不受伤害的秘诀。
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惧邪”,以下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假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以此来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怎样才能应付艰难的世事呢?《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汝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世事艰难推出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无用”之用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在人世间,不管怎么折腾,仅仅做个好人人很危险,仅仅做个有心机的人也很危险,仅仅做个没有觉察的人,还很危险。所以,愿我们每个人都活成一个慈悲跟智慧永远并行的凡人”。我是被这句推介安利了,所以在书店买回了这本《梁冬说庄子.人间世》。因为我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危险的“好人”。
你的心智模式、与人沟通的模式,决定了你生存的环境。环境都差不多,其实是人在创造自己所看到的环境。外界环境的变化是虚幻的,只有我们内在的那一颗与别人相处的心,才决定了外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阳明心学的核心:世界因你的心智模式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一个人情商的高低,本质上就是他能否随时切换自己看世界的角度。
作者梁冬说,《人间世》的本质上讲了三种情况:好人该如何入世;坏人该如何入世;以及不知道自己好坏的人该如何入世,与这个世界优雅相处。读完这本书后,我不再单纯地认为自己是“好人”,这算是收获吗?
审视内心,收获及检讨如下:
一、用某种方式定义自己的好,就等于在定义别人的坏。
这点是我复盘自己时发现身上最致命的“伤人利器”。自诩为“好人”的人,内心通常有一种让别人不舒服的东西,这个东西叫“我慢”。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我为你好”时,便存在“我执”。---如果我曾让你不舒服,此刻我想说“对不起”。(以后少发朋友圈刷存在感)
二、在一个企业里面,一个空降的高管或者中层管理者要做的事情是理解历史、尊重现实、连接过去、平稳进入,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体系,也是为了向那个缓慢而川流不息的大道致敬。
把自己的心放空,存敬畏,不要带着自己的骄傲进入一个新环境。此处省略...
三、自我界限,在其位谋其政。
在职场上,更重要的是,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四、一切的交流本质都是“先迎合,后引导”
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是如何去尊重和释放其天性(动物性)的问题。所以,并不是去教育,而是首先让自己成为儿童,尔后才是去引导。与大自然亲近的人,更容易释放天性。
活着并不是要隐忍,而是要了解、观察并接受自己的天性的一面,然后培养“不对抗”的性格,最后发展出自己社会化的一面。
五、理解二元对立,最终去超越它,没有绝对的对错是非。
所谓活得自在,就是不趋利、不避害、不攀缘。理解有用与无用的转化。对于拥有的一切,保持敬畏;对于梦寐以求但还没有获得的一切,保持淡定。
庄子【人间世】给出处世良药:让自己首先成为自然人,再用自然人的心法和状态成为社会人。
一寸年龄一寸心。了解每个阶段对事物认知的不同,个体差异中,人的悟性也有不同。理解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对一切高深的哲学思想,我们或许最应该保持的,是一颗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