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一直很乐意和我住在一起,我也很喜欢他们和我在一起住,因为他们给我很多帮助,生活上的和情感上的都有。但我与母亲的关系更亲密, 母亲是我最知心的朋友,我们无话不谈,彼此也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并给予支持,在灵性上我们也一起交通共同进步。当然,我依赖母亲的方面更多一些。
父亲心思单纯,言语不多,干活专注,尽心尽力地做着他份内的事。但我不喜欢他收拾整理的习惯,他喜欢到处眼睛看过去的地方“整整齐齐”,而我更多根据自己的习惯放置东西,虽有时显得不整齐(当然也不是很杂乱),但很方便。有时看完的书放在茶几上,父亲立刻将它放到他认为合适的地方;如果他认为对方不需要穿的衣服会收拾到阳台的箱子里,母亲就经常到箱子里去找自己日常正在穿的衣服;父亲也将家里二千多元的吸尘器当作废品放到门外角落,结果被人拿走;父亲曾将HONG半夜写的手稿扔到垃圾桶去,吓得HONG一身冷汗。我们常提醒他不要收拾,只要打扫就好,但是几年共处,发现很难改变父亲的习惯。
找不到东西时我与父亲相互间就容易发生口角,那天早上起来要找孩子换季穿的衣服,却找不到,情急下,说“我是否跪下来求你不要收拾东西呢?”
父亲听了很伤心,说“我在这里很想帮助你,我也尽力,也很辛苦,你却认为我做得不好,那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回家去。我刚开始来你这里时,你很关心我,时间久了,你不关心我了。”其实按照父亲的能力,父亲真的已经尽心尽力了,但我却只关注我自己的感受。我说,我只是说你收拾这件事做得不好,不是讨厌你这个人。父亲感觉不到我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感觉不到我对他这个人的肯定,所以我的话在他听来是一种说辞而已,对他不起作用。
父亲的情绪也影响到母亲,我猜想父亲晚上也和母亲在谈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的感受,因为第二天,母亲在言语之间也提起说“孩子大一些,还是两个人住轻闲一些”。
我的心有些触动。我曾以为自己和母亲关系最铁,因为当我有时与父亲口角时,母亲总是站在我一边,而我也常支持母亲。现在却发现母亲和父亲最铁。那天走在路上,我说“妈妈,你很体恤父亲,对吗?”母亲说,“这样不好吗?我们毕竟在一起五十多年了。”我说,“其实我很高兴你体谅爸爸,因为夫妻本来应该这样才对。”虽然父母间也偶有吵嘴,但这时我觉察到他们间浓烈的情意。我忽略了父亲的感受了!我打定主意,要和母亲一起来关心父亲,更多地去体恤父亲,因为体恤父亲也就体恤了母亲。
平心而论,我很爱自己的父亲,从小到大父亲最疼爱我。自己在金钱物质上支持父亲与母亲,认为自己很孝敬他们。但我的心思投注在工作、孩子、学习上,与父母相处中更多关注事情而没有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在家庭事务上的付出无形中被视为理所当然,让他们感觉到我不重视他们的劳动,甚至否认他们的劳动成果,使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一位长辈说,“为晚辈服务是废品再利用。”虽然事实上为晚辈做了许多事情,他们的劳动是不可或缺的,可是晚辈的态度却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当我里面开始觉察过去对父亲态度中的问题时,我感觉到我外在行为也开始改变,我也决定去关注他们的感受了,对事情的看法开始被翻转过来。其实,事情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中人的感受。双方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因为当你去关注对方的感受时,彼此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温暖与亲密,人被温暖与亲密感激励,反过来对方也更多关注你的观点、看法与感受,这样促进事情向好的方面改变。
今天,带孩子们去动物园度五一节,父亲也与我同去。路途中,我问父亲“你满意自己的一生吗?”父亲说,“我当然很满意!人最怕年青时享福,到老受苦,而我年青时为养活你们受了很多苦,到老却得到你们照顾享福。如果国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培养人是最有价值。”
父亲的观点可能有些不合时宜,但在我看来,他用最朴实的话说出了人的价值——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基本的良心,能感恩自己的获得,能够为父母曾经的付出去体恤、去回报和去担当。但人的良心也易被物欲与自私泯灭而不去承担为人的这份责任。晚辈对长辈的感恩与回报也包括去关注他们当下的感受,去体恤与肯定他们的价值。
父亲对自己的一生没有抱憾,他尽力又知足,很满意自己一生的付出与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