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对象:小学中高年级(低年级可酌情选取其中入口较低的辅助资料)
一、绘本链接:《奥莉薇》
互动:
1、通读绘本故事
2、选取全家福的这张请同学指出哪个是奥莉薇,奥莉薇有哪些地方和其他成员不一样?
3、说说绘本中奥莉薇给你的印象(在第二个互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
预设答案:
性别:奥莉薇是位女性,也就是小母猪;
身高:还是个小孩,身高比弟弟和小狗高,到爸爸猪或妈妈猪身高的一半;
嘴巴的样子:长且向下弯的嘴角,有点俏皮;
身材:头比较大,身子和腿比较小;
表情:看起来很骄傲的样子哦,或许是自信吧;
喜欢的衣着:红白色为主,黑色也会偶尔来点缀一下
特点:精力充沛;爱动得能把自己累晕;爱美——喜欢化妆、出门挨个试衣服;很喜欢自己尝试,比如化妆、试衣服等;有爱心和耐心,洗漱的时候会把猫咪抱来抱去;有时候没耐心,对弟弟很“严厉”;专注且追求完美,可以堆一个那么完美的沙堡,化妆穿衣服都及善尽美;不爱睡午觉;喜欢舞蹈;喜欢涂鸦;喜欢美食;喜欢听故事和妈妈的陪伴等等
小结:人物肖像和特点不用面面俱到,但一定要符合这个人的身份、外貌、心理等相关特征。
从同学们的发现中可以看出,奥莉薇是个小孩子,所以绘本在刻画奥莉薇的时候重点抓住了孩子的身份、她和心理特征,同时外貌上又有属于奥莉薇自己的特点。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地写好人物的肖像和特点呢?
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二、对联故事链接(外貌的描写N
&Y):
对联故事1:解缙斗权贵N
古代有个著名穷苦人家出身的才子,叫解缙,他非常擅长对对联,历史上曾经流传过许多他与权贵斗对联的有趣故事,其中比较有意思的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
上联:出水蛤蟆穿绿袄;
下联:落汤螃蟹着红袍!
权贵看解缙穿了粗陋的粗布绿袄,很傲慢地出了上联,而解缙则因为权贵的一身红袍,回敬了如此的下联。
互动:
这副对联是否能够描摹出解缙和某权贵的人物特点呢?
预设答案:不能够,因为只抓住了“衣着”这一点,如果换个别的人穿一身绿衣或者红衣,依然可以套用这幅对联来讽刺。
对联故事2:苏小妹和苏东坡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苏小妹的长相开玩笑,用对联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上联: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下联: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发现哥哥额头扁平,又一幅马脸,长达一尺,两只眼睛距离较远,整个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当即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上联: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下联: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互动:
1、根据对联故事描述,请动动笔画出苏东坡和苏小妹的大致样貌。
2、通过这个故事,是否以后就会对这两兄妹的特点常记不忘呢?他们都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的呢?
预设答案:夸张:三五步额头到画堂前、两道泉;小妹更夸张:路三千、云汉间、去年的泪今年都没流到腮;具体的数字:如三五步、三千、时间:去年、今年
小结:因为两个人都抓住了对方不同于别人的面貌特征来描述对方,这一特征是特别有识别度的,并且通过夸张的写法,放大了这一特点。所以才能够将两个人都描述的如此形象、生动还谐趣百生,让人过目难忘。
三、古诗链接:白居易《长恨歌》
互动:长恨歌里面有这样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是描写杨玉环的一句,通过这一句,大家觉得杨玉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哪些词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预设答案:绝世美女。百媚生,六宫,无颜色
小结:我们写一个人肖像的时候,有时候也可以不正面描写这个人长的什么样,而是通过侧面描写,来映衬所要描写的那个人。比如“百媚生”是正面描写杨玉环的,但并不具体,然而用“六宫”粉黛“无颜色”来进行对比,多少美女,各个角度的美貌在杨玉环面前都已经不足道了,这样一衬托,一个美貌无可挑剔的杨玉环立刻跃然纸上。
四、动画片链接:《三个和尚》
只截取三个和尚到寺庙的路上部分
互动:
1、三个和尚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预设答案:三个和尚的共同特点都是善良。当然也允许都是和尚,等其他答案
第一个和尚被乌龟绊倒的时候,乌龟也翻了,他帮助乌龟正了过来。
第二个和尚被蝴蝶追赶的时候,把藏着的一朵花给了蝴蝶。
第三个和尚在趟过小河的时候,放生了调皮蹦到他靴子里面的一条小鱼。
小结:
在描写人物特点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作某一个事例以及其中的细微的动作,来更好地说明这个人物的某一个特点。
五、小说链接:老舍的《马裤先生》(原文附后)
快速过一遍这篇小说。
互动:
说说你对马裤先生的印象,并指出是什么,让你对马裤先生印象如此深刻?
预设答案:马裤先生是个很让人厌烦的人、粗鲁、自私、不为别人考虑……
通过对马裤先生的动作描写,比如: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
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
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
递进、夸张的语言描写,比如:
用尽全身——假如不是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
“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
递进夸张的事例描写,比如:
四个行李箱、一个棺材、每次大呼小叫喊“茶房”之后的要求……
……
小结:
在人物肖像和特点刻画过程中,抓住一系列典型的动作描写,或者某个极具特色的语言,所做的事情,按照递进的顺序组织起来,也会特点突出地描绘出一个人。
六、作业:
描写你身边的一个人,重点描写他的外貌和特点,看看如何能把一个独一无二的他/她,呈现给我们呢?
附:老舍《马裤先生》原文
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我倒有点迷了头,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难道由——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很和气的。我希望他说是由汉口或绥远上车,因为果然如此,那么中国火车一定已经是无轨的,可以随便走走;那多么自由!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假如不是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
茶房正忙着给客人搬东西,找铺位。可是听见这么紧急的一声喊,就是有天大的事也得放下,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一开车,马上就给您铺好。”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马裤先生大概是已经承认毯子可以迟一下,可是枕头总该先拿来。
“先生,请等一等,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
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以免快转又吓个跟头。转好了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茶房!”我拿起报纸来。
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可恶的茶房,怎么不给你搬行李?”
我非说话不可了:“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这回该轮着我了,“呕?!”我心里说,“幸而是如此,不然的话,把四只皮箱也搬进来,还有睡觉的地方啊?!”
我对面的铺位也来了客人,他也没有行李,除了手中提着个扁皮夹。
“呕?!”马裤先生又出了声,“早知道你们都没行李,那口棺材也可以不另起票了!”
我决定了。下次旅行一定带行李;真要陪着棺材睡一夜,谁受得了!
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顿时想起买报,“茶房!”
茶房没有来。我把我的报赠给他;我的耳鼓出的主意。
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用我的报纸盖上脸,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
我心中安坦了许多。
到了丰台,车还没站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过了丰台,茶房拿来两壶热茶。我和对面的客人——一位四十来岁平平无奇的人,脸上的肉还可观——吃茶闲扯。大概还没到廊房,上面又打了雷,“茶房!”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干吗?先——生——”
“拿茶!”上面的雷声响亮。
“这不是两壶?”茶房指着小桌说。
“上边另要一壶!”
“好吧!”茶房退出去。
“茶房!”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好啦!”
“茶房!”
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
“拿毯子,拿枕头,打手巾把,拿——”似乎没想起拿什么好。
“先生,您等一等。天津还上客人呢;过了天津我们一总收拾,也耽误不了您睡觉!”
茶房一气说完,扭头就走,好像永远不再想回来。
待了会儿,开水到了,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可是匀调,继续不断,有时呼声稍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
“开水,先生!”
“茶房!”
“就在这儿;开水!”
“拿手纸!”
“厕所里有。”
“茶房!厕所在哪边?”
“哪边都有。”
“茶房!”
“回头见。”
“茶房!茶房!!茶房!!”
没有应声。
“呼——呼呼——呼”又睡了。
有趣!
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醒了,对着壶嘴喝了一气水。又在我头上击打靴底。穿上靴子,溜下来,食指挖了鼻孔一下,看了看外面。“茶房!”
恰巧茶房在门前经过。
“拿毯子!”
“毯子就来。”
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看看脚行的号衣,更没作用。
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的说,“是天津,没错儿。”
“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我笑了,没法再忍住。
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
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
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
我睡不着是当然的,我早已看清,除非有一对“避呼耳套”当然不能睡着。可怜的是别屋的人,他们并没预备来熬夜,可是在这种带钩的呼声下,还只好是白瞪眼一夜。
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
车在此处停半点钟,我雇好车,进了城,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
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