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就很有主意,或者说很有个性。所以有个有个性的儿子,倒也不足为怪。但我和儿子不同的是,我在学生时期,和老师、同学相处不错,一方面是成绩尚可,另一方面是积极帮老师做班级工作,所以老师们也都还喜欢我。我是36岁以后才显露个性的,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继续压制自己的内心想法和个性了。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了。
但是儿子作为一名学生,有个性就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和同学冲突,和老师冲突,会被认为思想有问题,性格有问题,心理有问题。上学期,孩子因为物理较弱,就找了一位男老师周末做单独辅导。但去了三次,孩子坚决不去了。刚开始不说原因,过了很长时间后,才说:“我是去补物理课,不是听他讲思想政治大道理。老是絮絮叨叨说我内向,要我学会和同学交往。”这个老师也着实有趣,两次给我打电话,说他的朋友开了个心理咨询室,可以带孩子过去聊聊,对改善孩子性格有帮助。儿子就很反感:“我觉得我性格和心理没有问题,我就是不愿意和那些不求上进、不知道学习、光知道打游戏的同学交流。我和他们交流啥呀,我们的兴趣完全不同。我和他们聊阿黛尔,他们不知道;我和他们说格莱美,他们没兴趣;我和他们聊世界名著,他们没有看过。我寒假也试着打开电脑游戏,想知道这到底有啥好玩的,但点击开,我一点兴趣都没有。非要和同学打成一片,难道就是心理健康?”虽然老师是好意,但是这好意让孩子很不愉快,因为这件事情,他和物理老师有了隔阂,甚至影响了他的物理成绩。
其实我也担心过孩子的内向。我认识一位北京师大心理学女博士,十年前我就咨询过孩子的性格问题。她听我讲了孩子的行为特征后,哑然失笑,说:“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比例非常之低,家长和老师要认可孩子们性格的多元化。有些青少年心理咨询室,居然做广告说——孩子内向、不爱说话,来我们这里吧,我们可以帮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这种宣传极端错误,把内向等同于心理问题。如果你回忆一下,你高中时有些同学内向,是不是工作后变得很能说?有些中学时特别嬉闹的孩子,工作后却变得沉稳少言。孩童期、甚至青春期性格尚未定型,成年后大家会逐渐向社会认可的中线靠拢。”
是的,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不要轻易往心理问题上靠,很多时候,只是性格不同,顶多有些小个性。毕竟孩子不是用模具拍出来的,是一个一个从娘胎里带着不同的基因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