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考虑最多的事情就是孩子的未来。从备孕开始,到孕期胎教,幼儿园开始的各种择校,一路没有尽头。你在哪个阶段蓄势待发呢? 你是不是摩拳擦掌的害怕做错任何一个决定呢?
孩子的未来里,有一个对她人生各个方面都影响深远的指标,关系到她的智力,关系到她的个性,关系到她的学习成绩。而作为家长的你每天都在影响着这个指标:孩子的饮食。每天三顿,吃饱吃好,其实不易。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部门,每隔几年就发布新的膳食指南。那后面是一大票的人在孜孜不倦的研究食物和营养啊。你,三十岁,吃了三万顿饭,有了解过它们对你的影响吗?如果你有孩子,有为孩子去了解过吗?
最近我所在的城市经历了一场异常凶悍的流感,办公室几个青壮纷纷病假,有的花了两三周才缓过来。这时候,我家出现了一位抗病达人:她染病后鼻塞了两三天,没有什么大的症状就过来了,一天学都没落下。反而是我病趴下请了几天假。 这位达人就是我不满五岁的女儿。女儿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强悍的体格得益于从小开始的饮食把控。她的食物里面,水果,蔬菜,三文鱼是三个大头。
写这个小插曲不是来炫耀我的育儿经,而是来说明饮食对孩子的影响。 其实,有很多研究都证明,饮食对孩子的影响,从母亲怀孕前就开始了。 母亲受孕时的营养状况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1]。比如缺乏欧米伽3脂肪酸的孕妇会容易产生焦虑症状, 而缺乏维生素B6与孕期抑郁有关。 孕妇的焦虑或抑郁状况,甚至会使胎儿的DNA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她出生后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从这一点看来,生命是非常的不平等的。选择带你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不仅给了你基因,还用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变着你的基因。
饮食健康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从爷爷奶奶辈就开始了。 父母亲的饮食习惯,会从孩子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起,就被无意识的加在孩子身上。 特别是一岁后可以吃大人的食物开始, 孩子就没有选择的继承了整个家庭的饮食习惯,长大之后改变的可能性就很小了。父母亲的饮食习惯,多半来自于祖辈。而现在隔代喂养也比较普遍, 所以爷爷辈的饮食习惯,其实也会在孩子身上的体现出来。
我身边有几个在二十来岁就出现严重牙齿问题的朋友,无一例外都是儿童时期吃糖过多导致的。 孩子那么小,甜甜的糖果当然是巨大的诱惑。可是他们得有来源啊! 我接着问他们,当年都是谁给买糖吃的。结果是很容易推测出来的,有谁能频繁的给小孩子提供糖果以至到蛀牙拔牙的地步呢?当然是养育他们的人啊。
牙齿坏了,明显的因果关系在那里。 而很多长期慢性疾病,就没那么明显了。 比如肥胖,比如糖尿病。 儿童一般代谢快,胖得没脖子的一般是很极端了。偶尔在路上看到这样的小孩子,在周围扫视一圈,多半能找到一个体型跟她很相似很和谐,一看就是一家人的父母。 这是时候,我就几乎能即视他们坐在家里的餐桌上,吃一样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场景。
饮食习惯,在生命的头几年一旦养成,几乎就定下一生的饮食基调了。 后天当然也能改,难度相当大。就认知升级和改变习惯的时耗,我觉得跟高考上一本的难度差不多。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人类营养学院和中科院预防医学对中国近一千名6到13岁儿童,1991-1997历时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孩子的关键饮食习惯,6年几乎不变[2]。尽管这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家庭状态,他们自身的年龄都改变了,高脂肪,高碳水,高水果蔬菜,原来是什么饮食模式,6年过去几乎不变。 可见,饮食习惯的影响,来自他们的父母,始于他们的幼年时期。
其实地区化的饮食习惯,一种程度上也是幼年时期家庭饮食习惯的一种泛化。 湘妹子喜欢吃辣,广东小伙子喜欢点心早茶,他们成年后即使移居海外,也会思念故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我们各自小家庭的饮食习惯,其实跟地区饮食习惯一样,也跟随着我们一生,只是没有一个名字而已。 你喜欢吃得甜,还是咸,有些东西觉得特别好吃,有些东西碰都不碰,这些习惯跟你的父母几乎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因为饮食习惯造成了血糖高,血压高,你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就把这些疾病也一并继承了。 如果每个孩子的家庭饮食有个名字,那该是她的妈妈的名字吧!
的确,在上面这项中国儿童青少年饮食结构的研究中就指出,母亲的教育程度,家庭的收入水平,能一定程度预测孩子的饮食习惯。那些在6年中脂肪摄入变少了的例子中,母亲的教育程度一般比较高。 所以母亲的责任深远。如果她自己的父母不曾传递给她健康的饮食习惯,她必须自己从认知到习惯上全部更新,打破遗传惯性,才能给自己的下一代一个新的开始。
看过一个印象特别深的洗手液广告,说孩子如果因为手不干净感染了病菌,会影响他的健康,影响他的生长发育,影响他的学习。这个广告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这一次次的身体不适,腹泻发热,头昏脑胀,积累起来,在孩子快书成长的历程中的确是一个个小坑。
一顿饭,看似小事,对于成长的身体,吃不好可能就是小坑。每天三顿饭,不加注意,就一天三个坑。到了6岁上小学,六千个小坑。到了18岁高考,就差不多两万个坑。一路磕磕碰碰的成长起来,足够和那些没坑的小孩拉开很大的距离了。
一顿饭,怎样算是给孩子造了个坑呢? 大量油炸食物,大量糖水饮料,没有蔬菜水果,没有优质蛋白。 绕开这些小坑是基础。
如果能更多的了解科学的饮食健康知识和操作方法,当然是“赢在起跑线上”的不二选择。 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给你带来容易明白的饮食健康知识和操作方法。
1. Exploring life with GUSTO: A detailed study of infants and mothers before and after birth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https://www.research.a-star.edu.sg/feature-and-innovation/7252/exploring-life-with-gusto
2. Tracking of Dietary Intake Patterns of Chinese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cence over a Six-Year Follow-Up Period. Youfa Wang, Margarete E.Bentley, Fengying Zhai and Barry M. Popkin.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2.
每顿一碗白米饭? 糖尿病,可能离你很近
时间管理:那些耗时大坑
吃多了长胖了,到底怪谁
改变的动力从哪里来-1:认清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
改变的动力从哪里来-2:识别等死模式
作者简介:明朝燕,计算机博士科学家,两娃的妈。前半生享受随意写东西,后半生煎熬写科学论文。这不,结合的时刻到来了。 我的愿望是,我的每个读者都能健康美丽活力充沛,在饮食健康方面进入精英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