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规律读书之后吧,我就老觉得自己变了。好像变得开朗,情绪热烈而欢快,又好像变得聪敏,思绪活跃,想象丰富。
但今天,公司主管找来一套心理题。它把人以外向,内向,感性,理性为四种基础,组合成服从型、稳重型、感染型、支配型四种性格。
总共30个题,怀着激动的心做出来。结果还是让我蛮吃惊的,答案有点神奇,服从型与感染型分数居然是一样的。
看它的组成元素,又是不得不信,感性是必须的,区别只在于外向与内向都有。表面看似乎是矛盾的,但仔细想来,好像确实是那么回事啊。
前段时间,刚到上海,谁也不认识,整个人对外显示出内向的性格,服从是整个表象。做事或是交往,总是以对方的意见为主,且对自己的想法表达较少。
这段时间,慢慢地开始熟悉周边环境,对各人的性格也有了些基本了解,开始还以为是读书把自己的年轻一面唤醒了呢。自己都清楚,这几天活泼的有点过分,一种强烈表达自己的渴望,且想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并得到别人的认可。
两种情况都是我自己,但当你对自己的性格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后,就发现,性格也许有变化,可自己心里对自己也有一定的想法。
我年纪不算大,也不算太小,可我却对自己的感染型性格有那么点排斥,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想了解你的想法,且能与你思想一致的。当你随便对人以自己本心说事的时候,别人往往并不会对你所说感冒。而你对一个交情尚浅的人做这种举动本身就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反倒是服从型性格,看起来不是特别好的方向,但在生活工作里,表现出来的,有年轻人的稚嫩,但同样,也会让人觉得,这人还不错,蛮稳重的,不容易犯错,且易于管理。
这两方面都是我,当然,两者总分才20分,还有10分在理性面。
所以,当我总的来看的话,又好像觉得另两方面应该也是有的,只不过在与感性相比的时候,显得更加不起眼而已,就好像做事会有条理,喜欢走流程,遇事爱列成表格之类的。
这么一想,又觉得事情变得复杂了,如果再引进一个概念,人的遇事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基因与神经系统组成的。
如果将我的思维方式当做是这两者组合而成的成品的话,那当我有意识的去影响我的意识的时候,前者“我”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该顺着思维所表现出来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亦或是需要对它进行一定的管理呢?可是,当我这么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本身好像就进入了对感性的领悟的划分啊,“自我”的比重占的很大。
呵呵,我像是在做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真纠结下去就没完没了了。兴许,我该去读一点有关哲学的书籍了,现在,我想表达一下基于我自己体验而对自己的期望吧。
对外界与自身无关的信息,需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获取、对新接触的人,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并需要有基础的交流、对有一定关系的朋友,能感受到他们的不愉快与开心,并乐于分享或互动、对真正认可的好友与家人,要尽可能地去理解,且需要有一份同理心,能站在同一立场想问题。
一点无聊的瞎想,有心的看看就好,别往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