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的一位妈妈打报警电话,称自己七岁的女儿经常偷东西,请警察帮忙管教,关几天。看完我掩面长叹,哎,又一个坑娃的妈。这个妈,连基本的法律常识都没有,如果偷一瓶奶茶会被拘留,那么被拘留的应该是她啊,因为她才是未成年犯罪者的监护人。
我一直认为:所有孩子的错,其实都是父母的错。七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屡次“偷东西”呢?要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啊。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1、父母错误的言传身教。
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我没有偷过东西啊,我可是守法公民。是的,您没有入室盗窃,可是,您是不是经常把单位的打印纸拿回家?您是不是会把公园里小盆的景观植物拿回家?您是不是会把商家用来布置场地的气球拿下来给孩子玩?也许您觉得这是一件件的小事,可是孩子在这些小事里,学会了贪小便宜和顺手牵羊。
2、忽视了孩子的“物权”敏感期,破坏了孩子的界限感
孩子在两岁左右,会进入物权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初步有了“你的”和“我的”的意识,他会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可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自私”,会强迫或强行让孩子和其他人分享玩具食物。殊不知,这是孩子界限感建立的时期,家长这样自以为是的教育,会让孩子缺乏界限,既不能保护好自己的物品和底线,又会不经别人同意随意动他人的物品。
3、父母习惯于给孩子负面的强化
界限感缺乏的孩子,包括很多三四岁的孩子,他有时候是不能分清楚别人的东西是不是可以拿的。尤其是我们现在基本都是在开放型超市购物,孩子经常看到我们就是把喜欢的东西拿到了手里。而孩子小,如果没有家长的引导,他可能不会注意到付钱这个环节。或者他不理解付钱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有可能会在超市把喜欢的东西拿在手里或放在口袋里。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家长慢慢给孩子讲明白道理就可以了。可总有的家长会用“偷”这个字眼来描述这件事,然后不断提醒孩子以后不能偷东西。孩子最怕的是“贴标签”。当孩子在懵懵懂懂之时被父母贴上了“小偷”的标签,还不断的被提醒,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个“小偷”,是个管不住自己的手的人,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会自然的想到,我是小偷,我把他拿走吧。
4、父母要求过于严格
有的父母,因为饮料喝多了对身体不好,就不允许孩子喝,不管什么情况什么场合。可孩子毕竟是小,看别人都喝是在是馋,于是偷偷拿了一瓶。有的父母要求孩子不能丢东西,丢了就会被惩罚,孩子为了表示自己没丢,铤而走险了。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要求太严,心理压力过大,而把偷拿东西,当成是一种刺激的游戏,一种获取快乐和成就感的方式。
5、孩子在通过犯错来获取父母的关注
有的家长总是在孩子没有问题时对孩子放任不管,待孩子出现问题才注意孩子。我曾接触过一个这样的孩子,他说他有一次受高年级孩子的蛊惑,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偷拿了一包零食,被父母知道后就天天接送他上学放学,后来这个孩子一旦父母不接送了,就会故伎重演,父母一直以为是自己教育的不好,让孩子屡次犯错,其实孩子只是想让爸爸妈妈每天陪自己而已。
孩子有属于他自己的想法,有属于他自己的身心发展特征。可是人心都是向善的,如果家长发现了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请记住,打骂和简单的批评教育讲道理,是不会有太多作用的。因为孩子相同的行为背后,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往往都是由家长有意无意造成的。毕竟没有坑娃的爹娘,就没有坑爹娘的娃。对孩子多一点陪伴和耐心,多去真正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