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薜荔】
乱剑挑寒光,即便莲衣恨果霜。回首哪得摇贵气? 人伤,云淡烟收惨碧墙。
无畏守长廊,万绿披身洗草堂。巧笑慕折芳勇士,谁妆? 亘古仁人试秀裳。
别说已枯黄的莲衣“回首哪得摇贵气?” 而恨那些果霜保护的水果,就是人也伤。不觉得越来越没有了春夏天的视觉美吗? 是啊,一身“贵气”的薄纱裙也无处可招摇。
就在“云淡烟收惨碧墙”之际,却有了“无畏守长廊”的薜荔。不禁让人想起若是唐代的成都在这寒季也如深圳一样适合薜荔生长,那么杜甫一定会将其栽种在自己的草堂吧。
若是碰到历朝历代的“折芳勇士”,像屈原一样喜欢拿“薜荔衣”来妆扮自己,那么,薜荔一定会露出美好的笑吧!其中,巧笑源自《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是的,美好的传统将吸引着“亘古仁人试秀裳”!
也不禁让人想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的总结:
“我们固执地把已经成为先辈们所熟悉的精神的艺术大师从我们的灵魂中驱逐出去,而且当我们陶醉在自己创造出来的精神真空中的时候,一种热带的非洲音乐、舞蹈和雕塑精神……进入了它找到的我们已经粉刷一新的房屋里并居住了下来。这种艺术上的衰退不是技巧上的而是精神上的衰落。我们抛弃了我们自己的西方艺术传统,由此把我们的才能降低到空洞、思想贫乏的水平上,……其实这样做就等于我们在所有人面前承认了我们已经丧失了精神的生存权。”
其实,不单是西方世界的人们可能会抛弃自己的传统,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又何尝不如此呢?我们可能更多看到的是西方发达的现代科技和文明而渐渐妄自菲薄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其实,扪心自问,如果不是因为机缘巧合让自己在人到中年时突然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中华诗词,自己又何尝不只是西方文化的拥趸呢?
谨希望现代的每个中国人都能掌握住民族精神的生存权!
备注:
1、此诗押中华新韵。按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格式填词。
2、图摄自深圳罗湖洪湖东社区公园。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仿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