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古文观止》是清人所编的文学读本。之所以起名为观止,是因为该书所选的均是从东周到明代让人叹为观止的佳作,是历代古文的精品。很多精通古文的学者正是通过这本书敲开了古典文学的宝藏。犹太人有句格言:“学习即重复!”《塔木德》还说,“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 他们认为: 凡是把一本书读100遍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成大器。
- 02 -
而在中国,有一个人就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最后成为了文学大家,他就是享誉文坛的大师——巴金!巴金老先生谈他的写作之路时反复强调《古文观止》一书对他文学启蒙的正要性: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虽然当时也似懂非懂,可是我有两百多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写文章就比以前容易得多了.....。但我仍然感谢我那两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我后来的创作都跟这个“启蒙老师”很有关系。
- 03 -
而火遍大江南北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也在采访中提到:“我的文言文水平是在读《古文观止》时练出来的。有的史书太难读了,读的时候完全没有乐趣,简直想骂人。但要想写出生动的文章,必须要看枯燥的书。”
- 04 -
而《古文观止》这本书,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阅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市面上的书很多的释义是在文后,对应看起来很费事。生字拼音加的也不多,看时还要查字典,特别是越前面的文章,年代较早,看起来就很吃力。笔者自己就有过好几次雄心万丈开始,又垂头丧气放弃的经历。所以今天借简书这样好的平台,整理古文观止全书的学习文本。自己学习也与简友们分享。
- 05 -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四篇 ——臧僖伯谏观鱼《左传》
春,公将如棠táng观鱼者。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
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
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
(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
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jí行,所以败也。
(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
故春蒐sōu、夏苗、秋狝xiǎn、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
(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
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
(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
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
(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
鸟兽之肉不登于俎zǔ,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
(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
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
书曰:“公矢shǐ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本文完结——
敬请关注《古文观止学习专辑》,让我们紧随巴金大师的步伐,由此开始文学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