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毛衣战如火如荼的当下,写这篇文章也算是知己知彼的动作啦。
这本《以大制胜:怎样在这个事实根本不重要的世界里使用说服力》的书,老麦最早在万维纲的《精英日课》听过解说。这本书讲的主要是特朗普的说服力,而且这个说服力很多都是基于特别高级的人,例如总统或者CEO级别的。对于平常人来说,学会看懂说服力也算是一个技能,就想看美剧一样,虽然跟我们的生活很像,但还是不一样。看这本书就好像在看美剧,看特朗普如何使用说服力获得了总统职位。虽然我们很难直接从特朗普的身上学到可以应用的说服力,但依然可以通过学习、积累,最后提高自己的说服力。
为什么这本书叫《以大制胜》(Win Bigly)呢?其中就有一点要“仗势欺人”的意思 —— 你必须很“大”,才容易制胜。武器级的说服力需要很大的“势”,而这个“势”得长期积累、甚至是两代人的积累才行。 这个大,不能只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这个大,还代表趋势,专业性,乃至于气场身高等有型和无形的东西。为什么人家说,养成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时间才能脱胎换骨。沉淀,积累,发挥好你的天赋,非常重要。
令我感兴趣的是书里所提到的另一本书——《做生意的艺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说服力的书, 这本书更重要的作用,是把特朗普变成了谈判艺术的代言人!人们一看特朗普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谈判者。这个作用就太大了 —— 因为如果别人一上来就默认你的谈判水平很强,他无形之中就会愿意输给你——因为你是个高手输给你不出奇啊。
这样的一本书、一本著作给公众什么感觉?是不是有点专业性、思想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这样一来,特朗普就完全可以抛开他那个并不是很受公众欢迎的富二代的头衔、风流鬼的形象,摇身一变变成专业人士,一个白手兴家的男人。
特朗普把谈判当成个人品牌,他无形之中就会成为谈判知识的吸铁石。如何理解?如果你学到一个新知识,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内看哪里都有这个知识的影子 。 也许这几天你就在生活中发现了不少跟“说服力”、“认知失调”、“确认偏误”有关的例子。又或者,你也会想着出一本书!
从这本书来看,早在三十年前,特朗普就是被美国人视为将美国从颓势中拯救出来的完美英雄的化身的,那么你还觉得他只是个“不靠谱”吗?译者在序言中说“衷心希望我国为数众多的企业家和希望成为企业家的人们能够从唐纳德·特朗普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感觉,受到新的启发,产生出前进的动力。”可是二十八年过去了,哪怕是特朗普已经当上了美国总统,已经从公司对公司发展到国家对国家这个层次的谈判或者说“做生意”了,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熟读过这本书呢?
所以说服力的养成是个正反馈系统。你表现出一定的说服力,别人就把你当成说服力强的人,你就把说服力当成了个人招牌式技能,别人就更愿意被你说服。有些人一块聊天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被人认为天生是当老师的料?因为人家一看那种气场,就感觉行了行了,都按你说的办!从这一点上来讲的话,说服力也是我们生而有之的一个能力,强弱不同而已。拿出时间,针对专门的环境,采用专门的词语,用专门的套路,在实践中去磨练,这个提高是必然的。
最近出版的《特朗普自传》,内容相较于1991年的译本有所增加,摘取书中的三段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投机取巧者。事实上,我从不做投机取巧的事情。投机者是那些玩老虎机并且期望碰巧赚一把的人,我要做的是经营老虎机生意的人,这种游戏很适合在室内经营。
有人认为我喜欢从好的方面想问题。事实恰好相反,我认为做事从坏处打算更有帮助。我是生意场上的保守派,每笔生意,我的原则都是:做最坏的打算。如果你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并且提前想好应对措施,那么好事就会不请自来。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第一,不管外界条件多么诱人,一定要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第二,人应该坚持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第三,有时候,不投资就是最好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