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凡凡,5虚岁,男孩
凡凡妈妈来自北方,嫁到南方小镇,不久生下凡凡。但爸爸妈妈在孩子不满周岁时就开始常因为婆媳问题争吵,妈妈常常对凡凡表达“离婚”“不要你”的想法,但内心又很放不下孩子,不断指责奶奶的强势,爸爸的不作为。
而孩子的表现更是让妈妈抓狂。
1、凡凡出门就要腻在妈妈身边,即使有再好玩的玩具,也不离开妈妈。
2、在妈妈可见的范围内,凡凡总爱捣蛋。一会打翻水杯,一会发出怪叫。
3、如果和其他孩子起了冲突,凡凡会抬手就打,妈妈严厉批评,也拒绝道歉,直到妈妈动手打他。
4、凡凡的生活习惯很糟糕,常常在家里也随地大小便,妈妈的做法常常是奔溃不管或打一顿,凡凡会立刻说“我错了”,下次却还是再犯。
孩子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是稳定,家庭关系的稳定,妈妈人格的稳定,在稳定的环境中获取到足够的爱才是孩子稳定健康成长的关键。
凡凡的妈妈从北方远嫁至南方,两个地域的文化饮食气候各方面都有差异,生活环境的变化还未完全适应,结果不久凡凡出生,一下子从人妻转变为人母。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经历人生重要阶段的转变,更加雪上加霜的婆婆的强势,在这个家庭里没有太多的地位,队友无法理解她的感受,更让她有一个人孤身作战的感觉。
夫妻关系也受婆媳关系影响恶化,没有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在凡凡婴儿期,得到并不是爱与安全感,反而是一个硝烟四起的战场,并且妈妈不停地告诉他,我要抛弃你!
1.从婴儿期他对没有办法建立起信任感,这种随时都可能会被丢下抛弃的感觉一直影响着凡凡,所以他需要不断的得到妈妈的关注。在外不愿意让妈妈离开他的视线,他没有安全感,对他而言,一旦看不到妈妈,可能妈妈就真的消失不见,不要他了。
2.孩子需要父母的关注,凡凡小的时候被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现在虽然长大了,但是依旧需要更多的爱与关注。所以不断地捣乱,也是确保妈妈在关注我,也是在确认我对妈妈很重要。
3.人际关系方面,凡凡处理小朋友之间的冲突是选择动手。一方面是因为他处理冲突的方式是源于妈妈对待他的方式,每次捣乱妈妈对待他都是很严厉,最终上升到动手打他的地步。不道歉也是因为凡凡觉得自己自己没有做错,妈妈就是这么做的。另一方面,凡凡内心的没有安全感,转化为了对外的攻击性。
4.关于凡凡的这些生活不良习惯,我个人觉得不安全感依旧是最主要的问题,他想要向妈妈表达的意思就是我还很小,这些事情我做不好,没有你我没有办法生存,所以不要离开我。
凡凡最重要的养育者是母亲,现在的问题其实都是妈妈身上问题的一种折射,妈妈自己都得不到爱,更不要说给予凡凡爱了。我觉得现在最关键的应该在于爸爸,爸爸站出来理解自己的妻子,给予她包容与理解。妈妈得到了爱,才有余力去爱孩子。
婆媳之间的权利斗争,使孩子成为了最无辜的受害者。凡凡的妈妈与奶奶也应该权衡利弊,不要只考虑自己得到了什么,应该反思一下因为她们孩子失去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