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湖北武汉,二零零一年嫁到云南,,到今年已经差不多17年了。我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实际上在镇雄生活九年了,现在女儿上高二,儿子上四年级。
我打过工、开个店、经过商,自女儿上初中我就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的起居,学习。那时候一门心思只抓孩子的学习,当他的分数考得好的时候我就跟着很高兴。当他考试考的不好的时候。我就很难过,感觉到我什么都不做,放弃了我想要的人生,一心一意照顾他们,他们用这样的学习成绩回报我,我心里很难过。那时候特别的迷茫。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付出那么多没有得到正比。女儿那时候已经到了青春期。母女感情也不太理想,常常因为语言不合,就会吵架生气,两个人关系变得特别不好。
2017年在一个公众号平台发现有公益图书馆(益博)
当时他们是请丽静老师来做一个阅读讲座,遗憾那次我没能参加,在公共平台发现他们有招图书馆志愿者。看到是图书馆,(而且还是公益的)我兴趣就来了。心里特别的高兴,立马报了名参加志愿者,那时候才知道益博在镇雄已经三年多了。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招募志愿者,是因为益博再扩大,建了一个分馆,就是现在的苏弥馆,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来填报志愿工作的时候,海荣亲自培训我怎么借阅、登记、办卡、当时抱着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用自己余下的时间看一下能做点什么。
就这样,我跟益博的缘分就此开始,在做图书馆志愿工作半年,我看到了她们几个外地的年轻人对孩子的那种投入、那种爱,对阅读的执着,对教育理念的不同。我从心底里佩服他们,我心里想要是我能在益博工作就好。机会来了,因工作需要,业务扩大,需要找一个全职图书管理员。我看到这个信息,在心里其实还是很纠结的(因为自己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也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我还是积极的报了名。等待等待录取,等待回复,在提交信息的时候过了五天,我主动打电话给海荣,我想争取这个机会,因为我在他们这帮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动力看到了对孩子的那种执着,那种爱。在跟海荣的交谈之中我没有任何要求,工资薪水随他们自己开,2017年2月26日我被益博录取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后来才知道是我的这份热情感动了他们。)就这样,我跟益博结缘,从此开始我的生活包括我的孩子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
在图书馆不单单要喜欢看书。你还要有爱心,还要是一个爱学习的。以前虽然我喜欢看书,但都是看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理论书,杂志
,第一次,当我看到那么好的绘本非常的吃惊,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接触绘本。每天我都大量的阅读关于阅读推广的理论书,还有绘本,从此我的包里!我家的沙发上我的床头柜上到处都是书,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不在看手机我会在旁边静静的看我的书。慢慢的这种氛围影响着孩子,孩子也不再吵着玩手机看电视。而是拿起桌上的书翻阅着,阅读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这个需要父母或者某一个人的引导,多看绘本、童书、我发现我的心情平静的很多,跟孩子的沟通也越来越好了。就这样,我每天坚持看书,跟孩子读书,这样坚持三个月后,俩孩子不管在学习态度上,还是在习惯、生活习惯上都有很大的改变。
真正让两个孩子变化很大的,我记得是2017年4月份,女儿能好好的跟我沟通。有什么事情会敞开心扉的跟我聊。我也能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终于我走进孩子的心里,现在的我们,无话不谈。学习也不用我担心自己会主动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复习,每样功课都是那样努力,虽然成绩不是那样拔尖,但我很欣慰,曾经那个自信快乐的孩子又回来了。(还会做美食)
儿子的变化也出乎我的意料,以前写作业比较拖拉,都是要守在旁边不停地催,才能勉强去完成作业。自从养成阅读的习惯,(每天我会在固定时间给他读故事),慢慢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变好啦。他说:作业不是父母的事情。现在他知道那是他自己的事情。那时候我晚上七点多,有时候八点钟才回来的时候。他独自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作业。还会做简单的晚饭等我回家来吃。这些都是阅读带来的变化,我相信阅读的力量。
一本《团圆》勾起点点滴滴
看了很多绘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就是《团圆》,那是一本在说自己的故事,特别的亲切、特别朴实。
当我看完《团圆》这个故事,就想起留守的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想起我自己。
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家人释放亲情,享受亲情的日子。这给常年奔波在外的父母,还有远嫁他乡的人儿。一个最充实的回家的理由。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的膨胀。父母们想给家、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他们选择背井离乡去外面工作,务工。只有春节的时候他们才回来,与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团圆。今年5月份我和同事一起去麻园小学、长坝小学图书角前期走访。当麻园小学校长说他们200来个学生,留守儿童就高达180多人。当时心里紧紧一抽,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在照顾他们的时候。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想起书,想起阅读,书是陪伴他们的精神粮食。可以带给他们去没有去过的地方,带给他心里的安慰,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
在家留守的孩儿,他最期盼的就是春节能见到爸爸妈妈,还有爸爸妈妈给他买来的礼物。可以依偎在爸爸妈妈怀里撒撒娇,诉说着一年的酸甜和学校有趣的事情。
在外的大人们也盼望着过年,盼的就是团圆,他们早早准备好年货和一份团圆的心情,他们收拾好行囊,一路车马劳顿,为的是除夕之夜和故乡亲人的团聚。
在家的父母日盼夜盼,那个离乡的人早日归来。
远嫁他乡的人儿盼望过年能和父母亲人一起团聚。平时孩子要上学也没有时间回去。去年我已经买了回家的车票(提前订好火车票)。因为要坐车去贵阳做火车,当时镇雄下雪路都被封掉了,很遗憾没有回去,心里难过又无奈,在家的父母虽然说安全重要,但是我能感觉他们的失落。
孩子的爸爸我的先生,也是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回家的次数寥寥无几。每当要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就开始计划着爸爸回来,喜欢吃什么,我们考试要考好一点,爸爸会很高兴的。孩子那个心情,渴望的那个眼神,依然记忆如新。
不管是在外地工作的父亲,还是在本地工作的,对孩子来说,父亲的角色,总是缺失的,照顾孩子的起居包括学习重担都压在一个母亲的身上。我特别能体会远嫁他乡的人儿,孩子病了你需要独自晚上背着孩子去医院。听到远方的父母有个三病两痛的,除了抹泪,除了给一些金钱补偿。你毫无办法,这边是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远方有自己牵挂的父母,这些只有一个人默默的承受。
短短的团圆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长长的等待。也许唯有这样,团圆的日子才显得弥足珍贵。每次的团圆、分离,除了眷恋,更多的一定是憧憬吧!
如其说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不如说它是一种心情、一种无法言说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