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6-2017学年度开学典礼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在朴素的努力中收获自然而全面的优秀
(2016年9月1日)
北京四中2016届 王玉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北京四中2016届10班的王玉,很荣幸在此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
相比起刚刚离开四中的其他同学们,我似乎不常来这蓝色的操场,已然更久了些。由于竞赛的缘故,在同学们处于紧张的高考备考阶段的时候,我却在博雅塔下默默等待。有学姐曾告诉我,等到高考完那天,你真正离开四中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从来没有那么怀念它。而对于我,这份怀念,也似乎更久远更绵长了些。
还记得是在国家集训队上课的时候,全国各地的竞赛精英,挤在一间没有一个多余空座的小教室里,时值冬日,同学们衣着宽厚。正当老师沉浸于物理课程之中时,突然传来一声惨叫。原来是一个前排同学一转身碰倒了后排同学的玻璃杯,滚烫的茶水浇在那个同学的腿上。正当他狼狈不堪地跑出去换衣服的时候,我默默在想,水杯怎么能放在桌子上呢?
还有就是当我第一次搬东西到大学宿舍,和几个大一学生一起住的时候,我看到她们床上被褥蜷成一团,柜子上摆满了瓶瓶罐罐,桌子上书籍随意搁置,更不必说混乱的生活作息。我当时是很惊愕的,甚至本能的反应都不是这样哪里不好,而是,怎么可以这样呢?
我甚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自觉认为水杯就不能放在桌子上的,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自觉收拾好自己寝室里的种种事务,从什么时候起有事情回四中都会下意识地穿校服带校园卡,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然把那些曾经加以抱怨甚至是怀疑的规则,内化成自己理所当然的认知。大约是看到别人的水杯惨剧我才能想起我在这高枕无忧的学习中过了许久,看到北大长长的游客队伍才想起自己每次拿出校园卡保安小哥默契的微笑,大约这便是四中给我最点滴的塑造,我不能确切的知道教育究竟发生在哪一天,但很笃定地明白是这三年来的每一天成就了今天的我。从某个时间开始我不再觉得那些规则是约束了,从那个时间起,我也就获得了文明和高贵的自由。
所以最先让舍友对我感到佩服的,不是我原以为的竞赛成绩,而是我每周二四会习惯性地给宿舍消毒,是我几乎不变的6点半到十点半的生活作息,是我习以为常的每天运动一小时。正是因为太习惯这些生活方式,才让我置于其中的时候觉察不到所谓的教育。也正是因为太习惯于简单而单纯的学习生活,才让我走出去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们之时,拥有内心的笃定和自信。故而世俗的优秀和全面的素质,也便成为功到自然成的结果。
规则,于一个人是习惯,于一群人便成为了传统。前段时间我们一些毕业于四中就读于北大物院近5年来的学生们聚餐,优秀的学长们将学习生活经验倾囊相助,气氛和谐而热烈。他们中的许多人我并不熟络,只是因为我们都是四中物院人,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生命经历给这个组织以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是默契——当我们笑谈“当年”的时候,虽然当年已经过去,但将来的路依然被灯塔照亮。这份光辉不只是四中人的光辉,更是四中人心中为他人着想的代代相传的光辉。还记得高考结束后学姐学长们细心周到的志愿咨询,还记得宿舍里学姐留下的宝贵遗产,还记得每年学姐学长们回来给竞赛组讲竞赛课、辅导实验以及留下的那句“我现在给你们讲,你们以后也要给后人讲”,这一切时常让我感到四中人是如此千丝万缕地联系着,相互帮助扶持着。随着大家天各一方,这种联系非但没有断,而是更加坚韧而深远了。而每当我听到他们又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了哪些令人惊羡的进展和成果,赞叹之余,更加强烈的感情总是由于共同的四中人的身份而产生的骄傲吧。在四中,从我以四中为荣,以过往的光辉照亮自己前行的路;到未来四中以我为荣,以过往的我启迪更多的后辈,这个过程早已超越了教育本身,它成就的,是精神文明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那么所谓四中情怀,大约也是如此,自自身修养起,由四中这个组织,走向家庭,走向国家,走向胸怀天下。今年的一位物理国际赛队员在瑞士比赛期间写到,从来没有离祖国这么远,也从来没有离祖国这么近。在这里,是四中人,走出去,是中国人。披上国旗的,是你和你的同学,代表中国的,是你们的表现你们的素质。没错的,越是当你身在异国他乡,你就越会觉得中国人的烙印深重异常。你在这校园里获得的,更加周密的思维,更加严谨的态度,在国际赛场上,就是你和你的祖国,骄傲的资本。
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开始。这蓝色的操场上又更换了新的血液。人说未名湖畔好读书,而我看,漱石亭里长廊之间,清风和日,恰是读书少年时。希望新进入四中的初一高一同学们珍重你们的黄金时代,尽快融入四中的学习生活节奏,希望初二初三、高二高三的同学们继往开来,在四中的学习生活更加愉快充实,愿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在朴素的努力中收获自然而全面的优秀。
祝愿所有的老师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2016届毕业生,感谢为我们的成长辛勤耕耘的老师们;尤其感谢为竞赛班尽心竭力风雨无阻的教练们,谢谢你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