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人士的一个建议
一位朋友说:自从开始决定码字以后,就天天有灵感。刚开始心里想“真羡慕这位兄弟的状态”。因为自己也有类似码字的冲动,但并没有天天有灵感这么幸运,也许是因为自己看的东西、思考的深度还不够,所以能够写的频率和质量都不高,但是要求自己至少每周在简书上发布一篇文章,现在坚持了一个多月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写作构思布局、主题的选择、材料搜索等都有了感悟。
一位专业从事写作和讲课的大牛看到那位朋友的留言“自从决定码字以来,每天都有灵感。”他的回答竟然是:业余者才讲灵感,专业的都是每天早上按时开始投入写作,无关灵感,即使没有灵感依然能够保证质量写出几千字。当然他并没有贬低谁的意思,只是从帮助新手快速进步的角度提出的建议而已。
这个就是差异,应该开始的想法不同,最后的结果就巨大的不同。从一开始就要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行动,原来这句话背后隐藏着惊人的秘密,只有少数人知道,而且一直这么做的。那些个,兼职、业余时间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殊不知这么想已经是多半错误,最终呈现的结果大都是半途而废的。
更深入的来看,要做一样事、练成一个技能,刚开始怎么想、打算如何去做就非常重要,一定程度已经决定了未来会做成什么样子、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困难、愿意投入多大的资源。因为没有放手一搏、因为不是非做成不可的,你还有余地,所以结果都是浅尝则止。“阿何有话说”公众号上有一篇文章专门告诫:“我们每天想要学习进步、提升技能,实现睡后也有现金流,却依然离不开舒适、安逸、稳定的朝九晚五生活,这是因为我们还有的选,还不够穷,还不够怕。”虽然不是原话,但大意如此。如果你觉得有道理,请默默地收录这段告诫,在自己学写作、开始写作之前问问自己我是打算一直这么写下去吗?什么情况下,我会停下来不写了?当然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下面的文字就不用看了,到此为止。。。
二、专业人士的方法
既然要一直写下去,那一定要有方法论,让自己像专业人士一样,每天按时坐着来就开始写。
关于专业人士,特别想介绍国内商业、互联网转型的知名专家,刘润老师。他在打造刘润五分钟商学院课程可谓非常专业,首先把全年的课程分成4个体系:商业、管理、个人和工具,一个季度、13周时间更新1个体系,每周一个学科、五个重要的概念,每天五分钟时间用2到3个案例或场景故事讲透一个概念。刘润老师为了保证课程每天的课程在五分钟的音频没说完,他都要把2、3万字的讲稿压缩到1680个字到1720个字,上下在20个字以内。从两万字删减到2000字以内,又要保证内容的完整、知识要点准确传达,可以想象难度有多大,这就是专业人士的专业表现。
三、如何把专业的方法用在写作上
看完专业人士的工作方法,用几个词来概括就是自律、高频输出、时间利用率高、高质量的交付。联系到个人写作的过程,如何学习专业人士的方法?
1.每天保证一定数量的阅读,并且做笔记或者重写好文。
阅读材料的选择也有较高的要求,尽可能选择能够给我们带来信息增量和认知提升的文章、以及相关的作者。带着问题、目的去阅读,目的就是为了写作、认知,收录干货、故事和案例,记录心得和感悟。
信息增量:原本你并不知道,看了书或者文章之后有了新的认知,比如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比特币,突然有一天,有一个叫李笑来的人在他的知笔墨上写了好多文章讲比特币,看完这些文章之后也就有了比特币的概念,这就是信息增量。为什么不叫知识增量呢?先留着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再探讨。
认知提升:你已经接触过某个信息,但是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入,而看了书或者文章之后,掌握了更多的东西。比如,同样我和罗胖(罗振宇)都看过《穷查理宝典》,但是他对其中一句话“想要某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的理解,竟然用了两天的节目讲解,解释的深度可以说让人不得不服。我看了这句话,仅仅是做了摘录,写在了读书笔记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认知提升或者认知升级就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与高手的理解之间的碰撞,不足之处立马显现,扩大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一个认知逐步建立。
重写好文:可以翻看我写的《如何使用富兰克林写作方法》
2.如何高效的使用时间完成写作。
每个人总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就24小时,人的注意力是更加有限,最后能够用在写作上的所剩无几,而且每天被各种琐事打断。那么避免不断地被打断,提高效率,我们要如何处理呢?抓住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需要学会急用碎片化的时间。
古典老师的方法非常好,5分钟构思一个主题以及子项,初步考虑需要哪些案例和论据,需要去哪里找,并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当你有1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就开始动手写起来,把材料补充上去。就是根据碎片化的时间,系统化地进行写作。
3.写作离不开大量积累素材。
日常的读书一定是需要的,但是,读书过程如何积累素材似乎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这个意识,我也是如此,虽然印象笔记中有专门的素材库,但内容却很少,有故事、有案例、有名人的事迹。写作没有素材库,如同打仗没有弹药库,一定是不行的,不可能没写这篇文章都是从头为完全依靠感觉凭借头脑中的印象、临时翻阅资料,这样的效率就太低了,而且很难形成系统化的思考,一旦建立素材库,写作就会轻松一些。
最后用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鼓励不断前行的我们。之所以能够愿意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积累,是因为我相信:善待刚开始自己笨拙的样子,学会在行动中思考、在行动中不断地改进,学会与时间做朋友,学会用自律缩短我们客观存在的“长期”,学会把注意力投入到大概率能够做成的大事上,学会用元认知能力去迭代自己的作品,用同辈之间的压力来发掘自身的不足,懂得即使我学会了也不一定真能够做到,懂得不去践行的想法那都是空想。
总结:
1.重新思考学习写作的动力
2.专业人士的工作方法
3.把专业的方法用到写作上
如果觉得我码字对您有一点价值,请点个赞以表示支持,对我来说这是继续写作的精神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