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了《笔下求生》后,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跟男主人公类似的旁白,而且不幸的是,我的旁白走向往往都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每当发现自己的故事情节走向了悲剧的发展道路,我会立刻停止正在叙述的旁白,勒停自己飞扬的思绪,将悲剧扼杀在思想的牢笼之中。
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一点: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作者。
命运也许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在一系列的外界因素中被裹挟向前,但是被包裹着前行的同时,可是确定的是,我们是自己每个人生节点的最终决断人,人生的走向往往就在这一个个的节点中奔赴截然不同的方向。
电影《蝴蝶效应》很好地反映了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我们的人生就在一个个或重或轻的选择中一步步向前。也许就是因为有后悔,有想重来,所以有了关于后悔药及平行时空,或者是午夜梦回的种种猜想,让人满足于窥视自己未选择的道路,或者是让人生有再重来的机会。
我脑海中的旁白浮现最多的是“在这个与平日毫无区别的日子里,竟埋伏着ta人生的转点,在若干年后的日子里,ta每每在想,事情发生的那一天,到底与其他的日子有什么不同,或者是究竟是什么促使事情一步一步发展到了如今这一步”。果然暗藏着杀机,而这个杀机还是针对自己构想的人生,以“我”作为主角。
谁也没有超能力能够回到过去,谁也没有后悔药能够让自己返回起点,我们没有实力与命运去叫板,但是我们有实力当下的这一秒钟我们对事物的反应,以及在下一秒钟我们能够对事物采取的措施及解决方案。
大学时候一门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个她自己观察到的事情。
一次她坐大巴车回家,却凑巧遇到了大巴车半路抛锚。要等维修。反正坐着也是坐着,也挺无聊的,她便观察起了周围人的反应。然后她发现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情——汽车半路抛锚,需要修理,车上的二三十个乘客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反应。
有两个小姑娘,看起来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一个学生模样。一听说车抛锚了需要时间修就特别着急,一个一直跟男朋友打电话特别急地抱怨这事,另一个看起来像是初入社会。也给她家人打了电话,交代了车坏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
坐在后边地三个妇女看起来就像是有过经历了,就是我们说的见过世面了,也不着急,倒是很淡定,什么也没说,还是各玩各的手机游戏,看视频地还是看视频。
车前面有几个男乘客。有的也着急上火,过几分钟就问一下司机,啥时候能修好,也有的直接下车看能不能帮什么忙,也有在车里抱怨吵闹地。
在同一事件发生的背景下,每个人各自的反应都可能大不一样。有时候与其焦躁抱怨。或者是破口大骂命运不公,倒不如坦然一些,不说像我老师那样能够带着好奇观察生活,但至少可以安安心心睡个觉或者玩玩手机,放平心态就好。
除了遇事时候的心态。人生绝大多数时候还需要我们做出选择。我们没有办法去佐证每一个选择是对是错。也没有办法在一个生命终结的时候总结说这是正确的人生,或者这是错误的人生。人生就是人生,没有对错之分。
于我而言,人生在于能够尽可能多地克服掉自卑和羞怯,让自己能够去尝试更多地可能。能够让自己找寻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能够在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从心出发,而不是需要顾忌他人地看法或他人地感情。
奋斗地意义不都是想要过上自己期待的人生吗,那在做每一个日常地决定的时候,选择从心出发,是不是离期待会越来越靠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