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到了,万物复苏,天气回暖,捂了一个冬天终于可以把羽绒服棉大衣脱下了。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放松警惕,春季气候忽冷忽热,一股脑把厚衣服全脱掉会使身体很难适应。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就是提醒我们,春天要“捂”着才更好。
春捂不是越厚越好
“春捂”并不是穿的越厚越好,捂过了头反而对健康不利。春季脱衣时要“递减”,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和自身的身体素质而增减衣物。春季气温多变,日差较大,早上和晚上的气温较低,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中午气温较高,一般都在10°C以上,可以适量减少衣物。
春捂应该捂多久
在一般情况下,立春过后10~20天,气温才会逐渐变暖并保持在20度左右,因此春捂也应该维持10~20天。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
关键部位要捂好
“春捂”不需要全身都捂,而是该捂的地方要捂好,例如头部、膝盖、关节、脚部等部位,一旦着凉很容易引起感冒、关节炎、气管炎等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上薄下厚”是最佳选择
“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这是因为人的阳气跟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步。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是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
因此初春时节,人们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即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春分时节,衣服别脱得太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