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涉身多起群体性加好友事件,发现竟然有好多热爱社交的人还不会在微信里加好友!
我年轻的时候是个特别爱Social的人,以至于现在年纪大了仍然有些旧习没有改掉,就是遇到微信群就往里钻,期待能够遇到有趣的人建立联系。
进群以后自我介绍完了免不了会有群成员向我发起好友申请,但通过的寥寥无几,主要因为他们的申请备注都是这样的:
我是群聊“某某某群”的张二狗;
我是张狗蛋
你好,加个好友吧
好一点,有这样:
我是张那谁,向你学习
我是张连接,希望与你建立连接
我是张礼貌,望通过
还有不会用词的:
我是张乱说,相互学习
要知道,在交谈中“相互学习”是个谦辞,是在别人向你说“向您学习”的时候回复用的!
你是谁?你有啥?为啥要跟你“相互学习”?你咋知道我要跟你学习啊???
更可气是,他自己的个人介绍里明明写着“加好友请注明来意”,自加别人好友的时候反而什么都不填!
很不公平啊大兄(妹)弟(子)!
所以我们来聊聊微信加好友的艺术。
Social是好事,但要有一个社交范围
出来耍朋友,讲求的是一个信息互换和价值平等。人都是功利的,在有一个每人每天24小时、好友数量5000的上限要求的时候,微信好友其实是一个稀缺资源,有其那些资源丰富、能力突出的人,这种稀缺性更明显。对方为什么要在24小时里分给你一部分social的时间,为什么要在5000好友里给你留一个位置?找原因的话只有一个,你值这个时间这个位置。
所以我们加好友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权衡的尺子,就是找到自己当前价值的上限。说实话,我这些年混圈子也是有一些成绩的,向冯大辉、秦朔、wulujia这些大老板我也见到过他们的微信头像,但我没有主动去加过。
不是自卑,是我没有和大佬对等的资源,在我不能给他们提供价值之前,我觉得还是不要舔着脸跪求一个好友名分的好:一是会让自己的处境很尴尬,跪舔的滋味不好受;二是不能建立长效的连接,除了朋友圈点个赞外,没有其他互动内容的好友关系,是没有意义的。
备注一定要写,还要好好写
不管基于什么加好友,哪怕是“某大佬介绍”也是你价值的体现,要让对方有通过你好友请求的理由。
前面提到的几个翻车的例子不是不能用,但是要讲求环境:
如果你已经出名了,你可以用“我是张有名”,因为名字就是你的价值;
如果你在一个经过群主筛选的优质群聊中,你可以用“我是群聊“很厉害的群”的张优质”,因为能加入群聊就是你的价值;
如果你是老板,加你的员工好友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填;
但如果上面都不是,那要好好填一下备注了:
如果你要向对方请教,请在备注里简单描述问题;
如果你只是想和对方建立连接,请在备注里写清楚你的行业和资源;
如果你只是想加好友看一下对方的朋友圈学习,那你去下载一个刷屏APP;
加完好友互动一下,请对方改个备注
我有很多好友,不知道哪来的,当时的好友筛选还没这么严格。后来在朋友圈发福利,对方直接来一句:你朋友圈发的那个,邀请我一下。
我从来不删聊天记录,换手机也会导过去。如果这句话是对方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并且昵称是一串表情符号,我一般的做法是回一个问号。大部分情商及格的人会非常内疚的跟我做一下自我介绍,说一下为什么申请那个福利。
但也有情商不行的,回复的是“你朋友那个福利啊,不能申请么?”
我基本上都删好友了,真的。
“你丫谁啊????”
如果你非常喜欢昵称里的那些表情符号,那么加完好友的第一时间一定要跟对方做一下自我介绍,提醒对方可以把自己的备注改成“张利索|写黑稿的”。
我觉得这是微信社交的基本礼貌,无论如何微信还是个熟人社交产品,如果你不想让对方知道你的真实身份,还加好友干什么呢?
我步入社会的时间比较短,职业经历很少也不爱跳槽,但只要我有公司或者职业的变动,我都会在朋友圈告诉大家,重点好友会单独通知。
小恩小惠其实很管用
最近半年Social很多,加的好友超过1000个,有几个印象非常深刻。
在添加了礼物说的特立独行的猪先生好友后,他使用自家产品向我赠送了一个礼物。这开启了我社交的一个新习惯:对很多相见恨晚、相聊甚欢以及因为有所求添加的好友,都会在自我介绍后表达一下小心意。
我同步运营有一个知识星球,里面都是我自己平时的观察发现和所思所想,我认为这些内容能代表我的定位。我在和对方建立联系后会免费邀请对方进入我的星球,帮助对方更好的了解我以及我的价值。
但是,并不不建议加好友就发红包,有点过于功利了……
小恩小惠也是一个用来对自我价值衡量的方法,如果你发现加对方好友后,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小恩小惠”,那你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价值了。
以上,希望各位加满5000优质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