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这张照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
这是2010年1月30日,新华社记者周科在南昌火车站拍下的。
照片中年轻母亲被巨大的行囊压弯了身躯,她手里的背包眼看拖地,但揽在右臂中的婴孩整洁而温暖。
说实话,作为母亲,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内心是无比震撼,从年轻母亲坚定有力的目光中,我们看到的是母爱的无穷力量,这股力量扛起生活的重担,怀抱新生的希望。
所以这么多年,每每看到春运的图片时,这位年轻母亲坚毅的面庞总会浮现眼前,不知道这些年她过的好不好,怀里的婴孩也该长大了吧。
幸运的时,11年来,照片的作者一直希望找到这位年轻的母亲,看看她现在的样子。
经过11年的寻找,随着信息一点点地拼凑,照片一张张地对比,不久前,当年那位母亲,轮廓越来越清晰:巴木玉布木,32岁,彝族人。
2021年春节前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围坐在火塘旁,伴随着跳动的火苗,周科终于结束了寻找,与11年前那名自己镜头里的年轻母亲相遇了。
她说,11年前的南昌火车站,那是她结束在南昌5个月打工生涯,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一幕。
她记得很清楚,那天一早,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带着女儿从住处赶到南昌火车站,再乘坐两天一夜的火车抵达成都。在成都,她花了15元钱在一家小旅馆休息了一晚,又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越西县,从县城回到大凉山的家里,已是深夜。这趟行程,巴木玉布木花了三天两夜。
但不幸的是,在回家不到半年,怀里的女儿就因病去世了。
巴木玉布木再没有出去打工,她回忆自己曾经的生活说,曾在土坯房住了30年,童年的家在半山腰,出嫁后家在山脚下,变的是海拔,不变的是土坯房。
每到雨季,屋外大雨,巴木玉布木的土坯房里便是小雨。雨水落在地面不打紧,可时常会滴落在床上打湿被子,一家人都睡不了觉。脸盆放在床上接雨,一个不够,再加另一个,还不行就用木桶……
如今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巴木玉布木,得益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一家人刚刚建好新房,钢筋水泥结构,结实的板材门窗,成功脱贫。
而如今从南昌坐高铁到成都,最快只需要8个多小时,而从成都乘火车到越西,6个多小时就能抵达。
这是都想看到的结局,即使时隔11年,我们从巴木玉布木花依旧炯炯有神的眼睛里读到的是,无论生活有多难,我们都要勇敢向前的乐观与坚强。
这就是让人感动又温暖的母爱的力量。
在这里,我不仅想起自己的母亲,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委培”,说白了就是拿高昂的学费买个大学上,而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一年四千多的学费足以把我们大山深处的家压垮,所以我和母亲说,要出去打工,不念了。
木想到母亲把我臭骂一顿,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因为我的学习而大发雷霆。
为了筹集学费,母亲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最后还差一千多块,从不出门不识字的母亲硬是坐了七八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来到县城一个七绕八拐的亲戚那里,说尽好话,定了很高的利息,才借到那一千多块钱。
开学前的夜晚,我搂着那叠皱皱巴巴的四千多块钱,泪如雨下。
那都是父母的血泪钱啊。
后来,我从个委培生一路拼到研究生,最后留在了上海,如今我早已赚回无数个四千块钱,但辛劳一生的母亲还没来得及享受我的孝道,就在我工作后的第三年因病永远离开我。
所以这辈子,母亲的过早离世,让我今后的人生注定无法圆满。
当今天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时,心中无比欣慰的同时,我又想起早逝的母亲,如今,我只有在梦中与母亲相遇,在梦里,和她说起我回家不用再倒几遍车,坐上了便捷的高铁,我在上海有了自己的房子,母亲盈盈笑着点头。
醒来已泪满湿巾。
感谢阅读!
我是遇到薇莱。用文字筑起“我”的视角,阅世间百态。
人生海海。等你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