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日记》1952年7月14日原文如下:
【从前读禅宗书,见佛果克勤在五祖山法演处听法演诵小诗:
频呼小玉元无事,为要檀郎认得声。 我不知此二句是谁的诗。
今晚偶翻觉范(德洪,或惠洪)《石门文字禅》十五,有《注十明论》诗:
了知无性灭无明,空慧须从戒定生。频呼小玉元无意,只要檀郎认得声。
原来是他的诗!但前两句不成诗。绝句二十八字,最难无凑句。我在二十年前,曾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两句,费工夫去寻原诗;寻得后,始知前两句竟不成诗,大失望。今夜又有此经验。
又记:我完全错了。这两句不是觉范的诗。觉范有《寂音自序》说他宣和五年(1123)年五十三。他生于熙宁四年(1071)。法演死在一一〇四(崇宁三年),那时觉范只有三十五岁。三十五岁的人固然可以有小诗流传于世,但克勤(死在1135年)的故事似乎远在法演死之前。 大概觉范也是从这故事里看见这两句诗,就凑成一首绝句。前两句甚不通,杂凑之迹甚显然。】
1、“佛果克勤在五祖山法演处听法演诵小诗”一事见于明代的《续传灯录》,节文如下:
会部使者解印还蜀诣祖问道。祖曰。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秖要檀郎认得声。提刑应喏喏。祖曰。且子细。师适归侍立次。问曰。闻和尚举小艳诗。提刑会否。祖曰。他认得声。师曰。秖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甚么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聻。师忽有省。遽出见鸡飞上阑干鼓翅而呜。复自谓曰。此岂不是声。遂袖香入室通所得。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
2、禅宗将前代或当代禅师指导弟子所开示的公案古则,用偈颂来加以表达,称为颂古。除释德洪外,另有释仲安,释德光, 释师观, 释绍昙均有与“频呼小玉元无事。秖要檀郎认得声。”相关的颂古诗。这些诗是僧人的“颂古诗”,不是胡适所谓“就凑成一首绝句”。这些在克勤之后的禅师所颂的应该均为克勤禅师受道一事。
3、从法演禅师的话中可以看出“频呼小玉元无事,秖要檀郎认得声。”似乎已是当时广为流传的一句,故而用其做“话头”。至于这句诗最初的作者,暂不可考,五代和凝有一首《江城子》,“初夜含娇入洞房,理残妆,柳眉长。翡翠屏中,亲爇玉炉香。整顿金钿呼小玉,排红烛,待潘郎。”有可能是其诗源。
4、至于“小玉”一词,泛指侍女,这一说法由唐至清各代文人作品里都有,唐以前的典籍里未见此用法。“小玉”最早出现可追溯至王维的《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此处的“小玉”与“少儿”对仗,“少儿”既指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小玉”则也是人名,指吴王夫差的女儿。此说法另见于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二十一《霓裳羽衣歌》:“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此句白居易自注为:“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其母抱之,霏微若烟雾散空。”不过,后来白居易有《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以及元稹 的《暮秋》诗:“栖乌满树声声絶,小玉上床铺夜衾。”其中的“小玉”已经借指为侍女了。大概在元白两位大诗人的影响下,这种用法后人多有效仿。相关的详细而严谨的研究似乎还没有,或者我没有找到。实在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