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春节过后,4个不同来访者的家属把他们带到我的咨询室。他们分别是国企的高层领导,祖国的栋梁高考学子,举足轻重的妈妈,正直壮年的男儿。他们罹患抑郁焦虑等疾病康复中,这也是我N次接受家属的重托,帮助他们做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回到社会中去,与社会融合生活。
不打开心门,内心的痛苦永远都不会有改善的机会。而打开心门的路,往往异常艰难。可见做心理疏导和康复训练非常不容易,三个月时间,我和我是来访者一起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康复训练之路,那是用泪水和汗水,坚强和毅力筑成的路。我们成功了,送别他们时,我也骄傲的笑了。是的,我终于让他们打开了重生之门!
我从来一直是带着一种尊重生命的空间,去好奇我的来访者他们的生活,去好奇他们想如何被理解,去看到他们生命不容易之处,去看见他们在疾病中的付出,挣扎与努力,而不是带着教导和告之的方式去他们相处。我认为,罹患不同身心疾病的人群,不论他们生了什么病,他们在社会上仍要有其位置和被尊重。
这是个强调多元文化的世界。但往往在二分法的世界观里,很多咨询师一不小心就把罹患疾病的人视为二等公民,较差的人群,这个思维往往在热切想协助中透漏出来,但却不自觉位置的高低已在表达中传递给对方。在这个主题里,其实也是我多年在思考的,如果我们带着将心比心的心情去看,如果我们就是那个人,我们希望其他的人可以怎么跟我们相处?跟我们在一起?怎么样的跟我们在一起会让我们觉得温暖,有信心有力量?怎么样都跟我们在一起,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糟糕?我想,就是我的观念的原因,我的来访者在我这里他们就会感觉很舒服,很安全。这也是促进他们康复训练效果很好的重要因素。
在我们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各种负面情绪和事件,抑郁、焦虑、恐惧、麻木、慌乱,这些痛苦无序凌乱地充斥着内心,让人疲惫不堪。有人形容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仿佛碎成了一堆废墟,残渣弥漫在空气里,不知如何将它们再拼凑起来。”
焦虑的情绪代表着人在面临着不可控的事情或者是场景,因此在变革的社会当中,我们普遍体验到焦虑,它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或者叫失控感,缺少掌控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和焦虑同样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另外一个现象是抑郁。焦虑跟抑郁,共同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高频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它们的关系是什么?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人能实现的目标是有限的,人能够完成的行动也是有限的。当我们在不断地处于焦虑状态之后,我们会激发内在的能量,寻找目标,促发行动,实施计划。但是时间长久了,人的能量会耗竭,那人会进入到另一个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抑郁状态。
抑郁状态也同样有三个特点,当人们处在抑郁状态的时候,人们会减少能量的激发。一个抑郁的人,典型的一个生活的样貌,就是没有什么能量的样子,说话语速也会慢,声调也会低,眼神转动的也会频率降低。抑郁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减少目标。当我们跟抑郁的人接触的时候,他对很多的原本生活中的计划失去了兴趣,如果问他有什么打算,他也常常说对生活没有打算。抑郁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放弃行动。对很多抑郁的人,他在日常生活中能不做的事基本就不做了,该做的也常常不去做。
如今高考在即,谈谈高考学子的焦虑。
在我的经验里,面对高考家庭中每个人都特别焦虑,但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学生可能用不想学习来表达,妈妈可能用唠叨来表达,而父亲可能用不在家来表达,每个人不一样。
我认为,抑郁是对焦虑的一个平衡,有焦虑的时间,就允许孩子焦虑,有抑郁的时间,就允许孩子抑郁一段时间,让孩子减轻学习压力,减少环境的刺激,那么过一段时间孩子就会从抑郁当中恢复出来,最好不要去疏导他,要给他时间和空间。当然千万注意,自伤倾向的话,是需要就医的,这一点必须强调。
我提倡的是越过高考,关注未来。
其实大部分家庭如此聚焦在高考,如此聚焦在学业,如此聚焦的分数上面,是对未来的思考非常的缺乏,那么更多的时候是把未来,当成了一团非常混乱的不明确的焦虑源来看待的。那么整个社会处在急剧的变迁当中,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人们是难以用一句话定性,这会带给人更多的焦虑。人们为了回避未来的不确定,而更加关注此刻的学业分数以及高考,这个会加重此刻问题的解决的难度,那么适当的把眼光投向未来,让视野更广阔的时候,人的焦虑可能会转换,或者是暂时得到缓解,也因此越过高考、越过考试,关注未来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请不要再认为求助是一件让我感到羞耻的事情,也请不要再认为没有人让我足以信任打开心门“你要允许自己打开心门,让一个能够信任的人来帮助自己。”
一个成年人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让自己很好的活在这个世上:首先,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有能力让自己活得很好;其次,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我也有能力向别人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