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点摘抄:
1、情商差的情况明显可以更简单更清楚地解释为脑力不够所以思考不全面不深入于是出现了意外的不良后果。
2、由于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当,或者因为他们脑子里的观念压根就是错的,所以很多人其实在最基本的概念上就出现了偏差。
3、如果某个道理客观上确实是正确的,过去它是成立的,现在它还是成立的,那么,不出极大意外的话,将来它还是能够成立的。
4、认真琢磨那些朴素的、永恒的,乃至于被大多数人当作耳旁风、陈词滥调的道理。那些道理在未来依然成立。
5、笑来老师总结的贵人:乐观的人、本身是贵人的人、帮助他人进步的人、优秀的值得尊重的人、乐于分享的人、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不耻于求助的人、在做正确事情的人、活在未来的人。
6、求助的时候不宜仅用金钱做汇报,帮助他人的时候不宜收取金钱回报。贵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过是自顾自地牛。
7、每个人都生活在价值交换和价值集群之中,聪明的人会做两件事:储备人际价值,到人际价值高的地方去扎堆。
8、贵人之所以愿意帮你,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你的价值,要么这种价值帮助他确立自己的价值,要么这种价值让它看到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尽管并不确定。
9、一些觉得向人求助=麻烦别人的人,进一步推导会发现,他们认为别人向自己求助,就等于“麻烦自己”。修正这种观念上的偏差,最好的方法其实是试着帮助别人,看看这个过程是否只有麻烦,没有收获。
10、求助并不可耻,只要你的意图就是为了占便宜,省小钱,并且做足了前期的功课,就不必有这方面的顾虑。
二、个人体悟与实践心得:
在我一年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笑来老师不相信情商这件事情就让我印象很深刻。我曾经买过一本书——《北大情商课》,很明显书中的观点是情商比智商重要。在研究所的时候,我们的所长多次在开会的时候和我们说,决定你能走的多高的是情商。关于两者的讨论都可以开展一场辩论了。
我在网上随手查了一下各种商:德商、逆商、胆商、财商、心商、志商、灵商、健商......应有尽有。其实这就和我们学科分类、图书分类一样,会分的很细。其实归根到底确实都来自于大脑。当你思考质量高了之后,各种商理论上都会有所提高,前提是你在意它,有些人智商很高,但是他可能不屑于在体恤他人情绪和管理自我情绪上下功夫,或者说他认为这个没那么重要,那这方面就会弱。也有种说法,你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想快乐,但是内些负面情绪长时间挥之不去的时候,你真的能够控制它们吗?
我一直致力于提高情商,但是在读研期间我就发现自己的智商也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在以前处理简单问题的时候,勉强还可以应付,稍微复杂点的事情就很难驾驭了。焦虑情绪一袭来,更需要多巴胺的刺激,就去刷美剧去了,构成了焦虑-拖延-更焦虑的死循环中,直到deadline来临前把事情勉强做完。所以,自己总是出不了精品,工作只能做到60分,就是因为大脑喜欢简单粗暴,厌恶复杂。
拉回到贵人的讨论,我们在现实中肯定遇到过所谓势利的人,他们对待内些他觉得用不上的人是很傲慢的,你向他求助是不会得到帮助的。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很讲究效率的,用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其实也正确,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我用宝贵的注意力帮助了不值得帮的人,内些更值得帮的人怎么办,总不能时间都用来帮人吧,还得自我成长吧,也许这种筛选很简单粗暴,但是或许更节省能量。所以当你主动求助,很多人都不愿意帮你的时候,反观一下自己。反之,当你还没求助,别人已经看到你的困难想主动帮你的时候,你也该对自己的价值有个肯定。
帮助别人能让人确立自己的价值,但是一定得有个度,不然又容易掉进操碎别人的心肝的大坑。熊师傅的关系攻略有篇文章说的是“你总得认识到自己不能拯救世界”。通过“成长”和“助人”两个维度,把人分成好几种。
只成长不助人的人,是个精明人。
先成长后助人的人,是个善人。
不成长也不助人的人,是废人。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
偏偏有一类人,成长没有做好,却在助人方面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于在有些方面,他们在助人方面显得特别急切,以至于别人都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别有用心。这就是因为他们搞错了“管好自己”和“帮助别人”之间的顺序,他们希望先拯救全世界。喜欢这篇文章的可以去看看原文,我是大受启发的。
武老师的心理学课提到过驱使人们做事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为主的人使用的是外在评价体系,更在乎的是评价、认可、数据、金钱。说白了就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不是通过帮助别人得到正面评价才能认识自我。
整个5周下来我自己有种感觉,看似每周一个崭新的话题,但是其中分明有一条主线,每次都难免提到,就是成长,就像这周也提到了暂时没遇到贵人不要紧,先成为自己的贵人,自助者天助。笑来老师,您真是用心良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