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朋友问过我,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微信公众号能不能帮忙看一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传授一下?虽然我的文字功底还远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但是写作这么久,多少还是有点心得可以分享。
我有一个专属“写作三步曲”。
第一步,读+抄。平时在不写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遇到自己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句子、段落或者文章,我都会多读几遍,然后摘录下来,别小看这个细节,这些好词句写作时都能用上的。
俗话说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个观点争议很多,讽刺也不少。然而,莎士比亚后无情节。自莎翁后,其实这些文学作品就是你抄我的,我抄他的而已。即使这样,写作的第一步仍旧是学习和借鉴。
然而,“抄亦有道”——什么是创新,首先模仿别人写得好的地方,你复制一遍、两边、三遍......成百上千遍之后,这些好的地方就是你的了,然后你会发现可以添加点什么元素进去,或者删去几句,糅合后形成一个全新的词句,这个过程就是创新。
学习和借鉴可以提高你的品位,对于语感和文风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文字创新的过程,修改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读书可以开阔你的眼界,让你的文字更加有高度,也能提升你的文字功底。
第二步,建架构。架构主要是针对文章结构而言的,在明确中心主旨是什么之后,确定分几个部分展开。换句话说,就像是列出一个写作提纲,每一段怎么切入、怎么收尾、围绕什么叙述。
结构方面,高考语文考试的写作就是一个突出事例。阅卷老师几分钟看一篇高考作文,谁会很细致的一个字一个字去看?还不是看你的结构是否清晰,结构清晰了,逻辑自然有条理,至于文字水平也不会差到哪里,最后的作文得分也不会低。
建架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出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的情况。有人说,能边想边写的人效率高。但是,边想边写的结果就是条理不清,逻辑不明,东扯一点,西凑一点,试问这样如何能写出质量高的文章来。
我用十年的时间,养成了边想边写的坏习惯,以前总是沾沾自喜于比别人写作速度快,但是慢活出精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我从高一那年开始,坚持每写一篇文章都列一个简单的提纲,我用了6年时间来改这个坏习惯,以至于现在只要动手写东西,无论是写什么,都习惯性的先写提纲。
第三步,咬文嚼字。这一步很重要,文章大致写完,正如建完的毛坯房,经过装修才能成为精装房,随之房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涨。文章完成后的修改,既是一个改错纠错的过程,也是一个文章升华的过程。正所谓画龙点睛,给文章润色,可以让文章鲜活起来。
文章写完,要回过头去看看,即“回头六看”:一看是否有错别字;二看是否有语病;三看动宾搭配是否协调;四看标点符号有无用错;五看句子是否有更好、更简洁、更精炼的表达方式;六看语序和篇章的结构是否要调整。
很多人写作没有回头检查的习惯,但是这个习惯真的很重要。一篇文章拿不拿得出手,第一关就是形式上没毛病。就像我们看人,大家都喜欢看长得漂亮的人,漂亮的事物有瑕疵,谁都会感到惋惜。外表漂亮,吸引眼球,才会想要深入了解,不然为何现在的商家都花功夫在包装上?
从大的整体格局来看,一篇文章引用好词佳句、精心搭建架构、形式上保证完整无错,都是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可缺少的,但是从局部关键格局来看,这些远远不够,真正让文章博人眼球、值得一看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有深度、广度和高度。
如何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深度、广度和高度,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要花的功夫也多着呢,须知万事皆不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The End.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要做到坚持不懈,也要学会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