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九零后,我们都是数字移民,被信息裹挟,自觉非自觉的,无奈之余总有一种乡愁挥之不去——怀念回不去的曾经。太多人拿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对比,50后和60后感受估计会更深,他们经历过的时代更是一波三折,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怀念那个东西坏了会修,而不是马上换新的时代;怀念那个一家人饭后其乐融融看电视聊天而不是各自拿着手机把彼此分隔开来的时代;太多太多的不舍,却都没能好好去过去告别,已经被阻隔在这头,怀念那头。
现在的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压力大,焦虑的心情持续连绵。每当我因太多的书要看,太多的文献要读的时候,总有一种无穷无尽持续下去之感,压力伴着焦虑,每当这时候,总会想到六年级的时候,两本练习册伴随我一个学期,就只是做这些练习册,专注认真,而且心里在一个阶段性上会有一个可遇见的终点——完成它们。
我们现在的信息量过于庞杂,所以催生了很多新要学习的能力——知识管理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和速读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右脑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左脑即将可能被我们身体之外的机器所代替和辅助,我们最大的独特性被赋予了我们的右脑。当很多人还在迷梦中的时候,人正在被新的技术冲击而产生新一轮的层次划分,一切是那么的猝不及防,亦顺理成章。
在我们还在伤感过去时,新的时代会猝不及防的给我们一记脑瓜崩,所以风花雪月,期期艾艾的徘徊伤感显得那样无力和多余。曾经看《三体》的时候,看到三体人为了让自己更加坚强,更容易存活,就把那些人身体最柔软的部分去掉,情感这些是最要不得的。我看到这一点的时候,联想到的是我们人类可能的未来,我们也可能为了坚强的活下去,直接跳过去很多的环节,不再受那些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的困扰,但同样我们也会失去艺术带给人们的种种情绪传递。
关于未来,多说亦是无意,我们如果是处在其中而不自知的状态下,也不为一种好的状态,如果真的新的变革到来,我们可能不会是新的预见者,而会成为被裹挟的那一类,但我们人类有天生的积极态度,我们会采取新的姿态来应对。所以明天不管怎样,在它到来之前,就安静的过好今天。一切就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