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老家,要把藏书搬到新的城市。车装满,才搬了一半。
不是显摆书多,书多并一定是好事。搬书跟搬家具耗费体力差不多,搬了一个小时腰酸背疼。搬书发现:有一部分书并不是现在我要写作的方向。再搬无味,弃之可惜。在车边就想自己为什么当年穷困潦倒还要买这些书?原来是当年什么样的都想读,什么样的写作路子都想试,当你一路坚持走下来时,总会发现有些东西不适合你,这时就产生了一些你试验过但已成为鸡肋的东西,理所当然,这些是试验品,不叫浪费。
一个读书人,一个写作人,如果什么风格都喜欢读,什么风格都能写,那就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下面侃侃我的读书历程和方法。
高中时期,喜欢在地摊上买书,因为便宜。买的第一本是《朱自清散文集》,用朋友的话说,还是本一级盗,盗不盗版没关系,我在这本书里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就是那篇《匆匆》,没错就是它!历久弥新,直到今日再读,越读越感觉自己对不起时间,多少年华曾被我浪费。高中时期还经常买《萌芽》、《科幻世界》、《读者文摘》、《文字客》、《中国校园文学》,后期看过韩寒、郭敬明、钱钟书、李敖等等。当时年轻,什么都看,什么都尝试去写,这就跟找媳妇一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你的。你说小沈阳的媳妇丑,但如果没有她,小沈阳能有今天?所以高中时期看书,是什么菜都往篮子里拾。具体怎么看呢?每一本都从头到尾看完,绝不遗漏,比如郭敬明的,看着看着有点恶心,但也看完。比如李敖的,当时只能买到欧阳哲生编撰的《李敖诳语》,李敖的其他单行本是买不到的,不像今天遍地都是。看李敖也是全部看完,如果有好的句子或经典段落,画线。现在再翻翻这些书,发现这样做笔记是错误的,至少是非常落后且效率低下的。
大学时期,因为深受李敖影响,开始淘汰一些类目的书,比如科幻,比如玄幻、比如武侠。有朋友当时问我你看琼瑶不?我的回答是,哥不娘们,从来不看言情,作为一个爷们,从一开始就必须要和鼻涕眼泪划清界限,言情和武侠是逃世的东西。但后来慢慢发现,武侠也有它可爱的一面,现在时不时在恶补。大学时期看的最多的书,就是现当代文学这一块,苏童、余华、伯杨、林白、王朔、孔庆东、杨竞、王安忆、邱华栋、王小波等等等等,忒多,这个时期看书范围就不是大而全了,因为李敖那句话提醒了我:你吃一个臭鸡蛋,咬了一口知道是臭鸡蛋,你还要把它吃完吗?
李敖这话骂得很恰如其分,我的理解是,李敖告诉我们时间太有限,要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最值得读的书。这个时期我经常翘课去读书,跑到图书馆借一摞书,抱着穿梭于教室之间,看见哪个自习室人少,找个位置坐下,OK,开始我的饕餮盛宴,隔壁上课正火热,风声雨声读书声却声声不如我法耳。看书的时候,并不是这些书全部要看完,那样的话图书馆的书你四年也看不完。小说类怎么看,开头能抓住我,就继续看,如果开头就是流水账或我平胸我还自豪,我会立马翻看后面随机的一页,还不吸引人,果断放弃,这样的就是臭鸡蛋。还有一类小说,比如王小波的作品,个别中长篇的开头也不怎么吸引人,但如你所知,王小波的小说故事一定是好看的,你会愿意看下去,而且你看完绝对不会失望,大结局时拍着脑门:我日!果然牛逼。你一旦有了这种阅读体验,你还会舍得放弃他的其他作品吗?杂文类怎么看,语言没有特点、中学生水平的成语和词汇随处可见的一概是臭鸡蛋,看一眼果断放下,你写杂文,连语言都不能一针见血一言九鼎,这样的杂文应该该行去写散文,比如游记就挺合适,可像余秋雨那样后期逃世去写游记,是在浪费才华,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
走入社会,看什么书,怎么看书,变成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因为时间更有限了,每一天要掰成八瓣儿用,我会看李敖、中国古代制度官职研究、你能写出好故事、你的剧本逊毙了、杜拉斯、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等等等等。为什么要看这些?看李敖是个一辈子的话题,你大学时看的内容现在再看一遍,会有新的感悟,常读常新,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更深的领悟和觉知。看中国古代制度官职研究,是为了写作,喜欢王小波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他的时代三部曲里面写古代的故事,虽然是小说,但有很多历史知识,这些知识可不是凭空想象去玄幻去穿越一下就能搞定的,你想当偶像,也必须先是个实力派,否则好景不长。所以要看中国古代制度官职研究,里面有花剌子模,看了你才知道,原来王小波的《花剌子模信使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有时候你想看懂一部书,可能需要先把它放下,先去看其他好几部书,回头再来看它才能看明白看透彻,要用几部书去吃一部书。为什么看剧本类,因为也有益于创作,即使你不写剧本,也一定要看,因为小说里面的冲突,永远没有剧本的好看,这是硬伤,是需要向剧本借鉴的。这囿于小说的结构,与写作水准无关。为什么看杜拉斯,一个坚持写到四十多岁才出名的作家,一个比张爱玲语言更具摧毁力量的作家,实在无法拒绝,拒绝她就是拒绝进步。为什么要看卡尔维诺这几个老外,因为年轻时候你看过国内作品的精神导师就是这么几个人,大不了再加几个日本作家。你读国内作家的作品,一定要相信,他们牛逼,是因为他们除了自己勤奋,还有更加牛逼的师承。只是他们认识那些师承,但那些师承可能不认识他们。
谁说学无止境?这句话说得太他妈好啦!要读的还有很多,要写的也就在那里等着你。
读书好比相亲,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活一生,读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