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书,总要写篇读书笔记。或长或短,以自己的方式,像一种仪式,是对一本书的告别。因为看《地下铁道》,我对女儿说,等我看完再做晚饭,结果一直看到8点半,女儿很不高兴。写读书笔记时,墨迹两天却写不出来,因为对美国历史,种族主义了解不够。而这本书又是如此沉重。
好在有百度。
科尔森 · 怀特黑德:生于纽约,在上东区长大,童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
怀特黑德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被《哈佛》杂志成为“文学变色龙”。
2016年8月,构思长达16年的长篇小说《地下铁道》出版,入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被奥巴马列入夏季书单。2017年4月获普利策奖。
美国历史上,“地下铁道”本来是一种比喻,是指美国内战前民权活动家们为帮助南方种植园中的非裔奴隶逃往北方自由州和加拿大而设立的秘密路线网络和避难所,延伸至美国的14个州以及加拿大。
怀特黑德在接受访谈时说:
很多人最初听说“地下铁道”这个说法的时候,都会以为它是真的地下铁或者火车铁道那样的存在,所以当他们发现其实并非如此时,会有点失望。我就想,如果它真的是能够在各个州之间穿行的地下火车铁路网,那将会是怎样呢?我继续思考:是不是可以这样,如果科拉沿着“地下铁道”一路北上,穿过每一个州,而每个州都代表着美国历史发展的一种不同的可能性,美国的历史就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重启。
于是,我就将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聚集在一起。这样一来,科拉逃往北方的时候,她目睹了塔斯基吉式的血液实验;当她抵达北卡罗来纳州时,她也能感受到种族屠杀的余波,同时这还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泛滥的州。就这样,最初的一个异想天开的选择,将隐喻化作现实,使得我能够把美国历史的不同领域进行“混搭”和探索。
事实上,你要有足够的勇气,才会决定翻开美国历史上最黑暗沉重的这一页。但你一旦踏上主人公科拉的逃亡之路,便不可以中途放弃。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满启迪的旅程,在无望的逆境中寻找生机,在黑暗的地下寻找光明。
佐治亚兰德尔种植园,梅布尔离开了科拉,消失地无影无踪。在梅布尔之前,没有人成功逃离种植园。猎奴者里奇伟失手。科拉不堪鞭打与凌辱,踏上逃亡之路。里奇伟穷追不舍。
以地名命名的偶数章是科拉的逃离路线: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田纳西,印第安纳,北方;
奇数章是与科拉命运息息相关的人物小传:阿贾里,里奇伟,史蒂文斯,埃塞尔,西泽,梅布尔。
我希望科拉成功逃离,到自由州,没有监工,没有鞭打,可以读书,拥有自由。
我期盼科拉能遇到妈妈梅布尔。在小说接近尾声时,我的期望落空,梅布尔没有逃走,她倒在了沼泽地的黑水里。有点小失落。不过,梅布尔作为母亲的形象却鲜活起来,原来她一直是爱科拉的,她不愿抛弃科拉独自逃走。可这些,科拉永远不会知道了。
人生终需一次妄想,带领我们去那从未到过的地方。
一旦你走出这一步,你必须得去期待前头有些不一样的东西,即使你现在的生活是如此悲惨,你几乎无法想象。就算在现实生活中,你处在一种毫无希望的悲惨境地,你也得去相信会有更好的东西、一个可供你喘息的地方的存在,否则你永远无法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