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是Kubernetes调度的最小单元。一个Pod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容器,因此它可以被看作是内部容器的逻辑宿主机。Pod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支持多个容器在一个Pod中共享网络和文件系统。那么为什么Pod内的容器能够共享网络,IPC和PID命名空间?
原因:Kubernetes在每个Pod启动时,会自动创建一个镜像为gcr.io/google_containers/pause:version的容器,所有处于该Pod中的容器在启动时都会添加诸如--net=container:pause --ipc=contianer:pause --pid=container:pause的启动参数,因此Pod内所有容器共用pause容器的network,IPC和PID命名空间。所有容器共享pause容器的IP地址,也被称为Pod IP。因此处于同一个Pod内的容器,可以通过localhost进行相互访问。
在讲K8s Pod间通信前,我们先复习一下Docker容器间的网络通信。默认情况下,Docker使用一种名为bridge的网络模型。如下图所示:
Docker引擎在启动时,会在宿主机上创建一个名为docker0的虚拟网桥,这个虚拟网桥负责给所有容器分配不重复的ip地址以及容器间的网络通信。首先,Docker在创建一个容器时,会执行以下操作:
- 创建一对veth pair,一端置于容器中,一端置于docker0虚拟网桥中,从而实现网桥和容器的通信。
- 将容器中的veth命名为eth0,docker0网桥中的veth指定一个唯一的名字,例如veth0ac884e
- 从docker0网桥可用的地址段中选取一个分配给容器,并配置默认路由到docker0网桥的veth0ac884e
- 这样,容器就能够通过虚拟网卡eth0和其他容器进行通信了。当该容器结束后,eth0会随该容器的网络命名空间一起被清除,相对应的veth0ac884e也会被docker0网桥自动卸载掉。
通过这个docker0网桥,同一宿主机上的容器可以互相通信。然而由于宿主机的IP地址与容器veth pair的 IP地址均不在同一个网段,故仅仅依靠veth pair和namespace的技术,还不足以使宿主机以外的网络主动发现容器的存在。为了使外界可以访问容器中的进程,docker采用了端口绑定的方式,也就是通过iptables的NAT,将宿主机上的端口端口流量转发到容器内的端口上。
K8s 中的网络
K8s 默认不提供网络功能,所有Pod的网络功能,都依赖于宿主机上的Docker。因此,Pod IP即是依靠docker0网桥分配给pause容器的虚拟IP。
同一个Node上Pod的通信
同一个Node内,不同的Pod都有一个docker0网桥分配的IP,可以直接通过这个IP进行通信。Pod IP和docker0在同一个网段。因此,当同节点上的Pod-A发包给Pod-B时,包传送路线如下:
pod-a的eth0—>pod-a的vethxxx—>bridge0—>pod-b的vethxxx—>pod-b的eth0
不同Node间Pod的通信
不同的Node之间,Node的IP相当于外网IP,可以直接访问,而Node内的docker0和Pod的IP则是内网IP,无法直接跨Node访问。因此,不同Node上的Pod间需要通信,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 对整个集群中的Pod-IP分配进行规划,不能有冲突
- 将Node-IP与该Node上的Pod-IP关联起来,通过Node-IP再转发到Pod-IP
因此,为了实现以上两个需求,K8s提供了CNI(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供第三方实现从而进行网络管理。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开源的Kubernetes中的网络插件与方案,包括:flannel,calico,cilium等等。这些网络插件集中解决了以下需求:
- 保证每个Pod拥有一个集群内唯一的IP地址
- 保证不同节点的IP地址划分不会重复
- 保证跨节点的Pod可以互相通信
- 保证不同节点的Pod可以与跨节点的主机互相通信
CNI的介绍请参考这篇文章:https://jimmysong.io/kubernetes-handbook/concepts/cni.html
Flannel介绍
在默认的Docker配置中,每个节点上的Docker服务会分别负责所在节点容器的IP分配。这样导致的一个问题是,不同节点上容器可能获得相同的内外IP地址。
Flannel的设计目的就是为集群中的所有节点重新规划IP地址的使用规则,从而使得不同节点上的容器能够获得“同属一个内网”且”不重复的”IP地址,并让属于不同节点上的容器能够直接通过内网IP通信。
Flannel实质上是一种“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也就是将TCP数据包装在另一种网络包里面进行路由转发和通信,目前已经支持UDP、VxLAN、AWS VPC和GCE路由等数据转发方式,默认的节点间数据通信方式是UDP转发。下图展示了数据包在flannel中的流转:
- 数据从源容器中发出后,经由所在主机的docker0虚拟网卡转发到flannel0虚拟网卡,这是个P2P的虚拟网卡,flanneld服务监听在网卡的另外一端。
- Flannel在Etcd服务维护了一张节点间的路由表。
- 源主机的flanneld服务将原本的数据内容UDP封装后根据自己的路由表投递给目的节点的flanneld服务,数据到达以后被解包,然后直接进入目的节点的flannel0虚拟网卡,然后被转发到目的主机的docker0虚拟网卡,最后就像本机容器通信一下的有docker0路由到达目标容器。
更多关于flannel的解析,请参考:https://jimmysong.io/kubernetes-handbook/concepts/flannel.html
Calico介绍
Flannel是一种典型的Overlay网络,它将已有的物理网络(Underlay网络)作为基础,在其上建立叠加的逻辑网络,实现网络资源的虚拟化。Overlay网络有一定额外的封包和解包等网络开销,对网络通信的性能有一定损耗。
Calico是纯三层的SDN 实现,它基于BPG 协议和Linux自身的路由转发机制,不依赖特殊硬件,容器通信也不依赖iptables NAT或Tunnel 等技术。能够方便的部署在物理服务器、虚拟机(如 OpenStack)或者容器环境下。同时calico自带的基于iptables的ACL管理组件非常灵活,能够满足比较复杂的安全隔离需求。
- Calico创建和管理一个扁平的三层网络(不需要overlay),每个容器会分配一个可路由的IP。由于通信时不需要解包和封包,网络性能损耗小,易于排查,且易于水平扩展。
- 小规模部署时可以通过BGP client直接互联,大规模下可通过指定的BGP Route Reflector来完成,这样保证所有的数据流量都是通过IP路由的方式完成互联的。
- Calico基于iptables还提供了丰富而灵活的网络Policy,保证通过各个节点上的ACL来提供Workload的多租户隔离、安全组以及其他可达性限制等功能。
iptable是内核中的一个网络数据包处理模块,它具有网络数据包修改,网络地址转换(NAT)等功能。而Routes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定网络地址的路径,即下一跳的地址。ACL其实是一种报文过滤器,根据ACL中的匹配条件对进站和出站的报文进行过滤处理。
- Etcd:负责存储网络信息
- BGP client:负责将Felix配置的路由信息分发到其他节点
- Felix:Calico Agent,每个节点都需要运行,主要负责配置路由、配置ACLs、报告状态
- BGP Route Reflector:大规模部署时需要用到,作为BGP client的中心连接点,可以避免每个节点互联
Calico 还基于 iptables 还提供了丰富而灵活的网络 policy, 保证通过各个节点上的 ACLs 来提供 workload 的多租户隔离、安全组以及其他可达性限制等功能。
核心问题是,nodeA怎样得知下一跳的地址?答案是node之间通过BG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
每个node上运行一个软路由软件bird,并且被设置成BGP Speaker,与其它node通过BGP协议交换路由信息。
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一个node都会向其它node通知这样的信息:
我是X.X.X.X,某个IP或者网段在我这里,它们的下一跳地址是我。
通过这种方式每个node知晓了每个workload-endpoint的下一跳地址。
更多关于Calico的文章,请参考:
https://jimmysong.io/kubernetes-handbook/concepts/calico.html
https://blog.51cto.com/dengaosky/2069666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82739
https://qiankunli.github.io/2018/02/04/calico.html
K8s NetworkPoclicy
K8s NetworkPoclicy 用于实现Pod间的网络隔离。在使用Network Policy前,必须先安装支持K8s NetworkPoclicy的网络插件,包括:Calico,Romana,Weave Net,Trireme,OpenContrail等。
Pod的网络隔离
在未使用NetworkPolicy前,K8s中所有的Pod并不存在网络隔离,他们能够接收任何网络流量。一旦使用NetworkPolicy选中某个namespace下的某些Pod,那么这些Pod只能接收特定来源的流量(由Ingress属性定义),并且只能向特定出口发送网络请求(由Egress属性定义)。其他未被这个NetworkPolicy选中的Pod,依然不具备网络隔离。
下面是一个NetworkPolicy的例子: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test-network-policy
namespace: default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role: db
policyTypes:
- Ingress
- Egress
ingress:
- from:
- ipBlock:
cidr: 172.17.0.0/16
except:
- 172.17.1.0/24
- namespaceSelector:
matchLabels:
project: myproject
-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role: frontend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6379
egress:
- to:
- ipBlock:
cidr: 10.0.0.0/24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5978
- podSelector: 用于定义这个NetworkPolicy适用于哪些Pod。如果其值为空,则表示适用于所有此namespace下的Pod
- policyTypes: 包含两个可选值:用于控制进入流量的Ingress和控制出口流量的Egress
- ingress: 用于定义能够进入Pod的流量的规则。例子中允许三种流量与podSelector选中的Pod的6379端口进行通信,三种流量分别为:ip地址位于172.17.0.0/16网段内的流量(但不包括172.17.1.0/24)允许与目标Pod通信,任何拥有role=frontend的label的Pod的流量允许进入,任何拥有label "project=myproject"的namespace下的Pod的流量允许进入。其他任何进入流量将被禁止。
- egress: 用于定义允许的出口流量。上面的例子中表示podSelector选中的Pod能够向10.0.0.0/24的5978端口发送TCP请求。其他任何TCP出流量都将被禁止。
下面的例子表示默认禁止所有Pod间的Ingress流量: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default-deny
spec:
podSelector: {}
policyTypes:
- Ingress
默认拒绝所有 Pod 之间 Egress 通信的策略为: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default-deny
spec:
podSelector: {}
policyTypes:
- Egress
而默认允许所有 Pod 之间 Ingress 通信的策略为: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allow-all
spec:
podSelector: {}
ingress:
- {}
默认允许所有 Pod 之间 Egress 通信的策略为: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allow-all
spec:
podSelector: {}
egress:
- {}
calico 实例
以 calico 为例看一下 Network Policy 的具体用法。首先配置 kubelet 使用 CNI 网络插件:
kubelet --network-plugin=cni --cni-conf-dir=/etc/cni/net.d --cni-bin-dir=/opt/cni/bin ...
安装 calio 网络插件:
kubectl apply -f https://docs.projectcalico.org/v3.0/getting-started/kubernetes/installation/hosted/kubeadm/1.7/calico.yaml
首先部署一个 nginx 服务,此时,通过其他 Pod 是可以访问 nginx 服务的:
$ kubectl run nginx --image=nginx --replicas=2
deployment "nginx" created
$ 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 nginx --port=80
service "nginx" exposed
开启 default namespace 的 DefaultDeny Network Policy 后,其他 Pod(包括 namespace 外部)不能访问 nginx 了:
$ cat default-deny.yaml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default-deny
spec:
podSelector: {}
policyTypes:
- Ingress
$ kubectl create -f default-deny.yaml
$ kubectl run busybox --rm -ti --image=busybox /bin/sh
Waiting for pod default/busybox-472357175-y0m47 to be running, status is Pending, pod ready: false
Hit enter for command prompt
/ # wget --spider --timeout=1 nginx
Connecting to nginx (10.100.0.16:80)
wget: download timed out
/ #
最后再创建一个运行带有 access=true label的 Pod 访问的网络策略:
$ cat nginx-policy.yaml
kind: NetworkPolicy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metadata:
name: access-nginx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run: nginx
ingress:
- from:
-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access: "true"
$ kubectl create -f nginx-policy.yaml
networkpolicy "access-nginx" created
# 不带 access=true 标签的 Pod 还是无法访问 nginx 服务
$ kubectl run busybox --rm -ti --image=busybox /bin/sh
Waiting for pod default/busybox-472357175-y0m47 to be running, status is Pending, pod ready: false
Hit enter for command prompt
/ # wget --spider --timeout=1 nginx
Connecting to nginx (10.100.0.16:80)
wget: download timed out
/ #
# 而带有 access=true 标签的 Pod 可以访问 nginx 服务
$ kubectl run busybox --rm -ti --labels="access=true" --image=busybox /bin/sh
Waiting for pod default/busybox-472357175-y0m47 to be running, status is Pending, pod ready: false
Hit enter for command prompt
/ # wget --spider --timeout=1 nginx
Connecting to nginx (10.100.0.16: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