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拆书帮(ID:chaishubang)
一提“孩子的拖延症”,相信每个父母都能吐槽一箩筐。
早上起床要喊三遍,总是最后一个吃完饭;
作业总会拖到很晚,特别是假期或者周末,总会推到最后一天;
定好的出门时间到了,不是要厕所尿尿就是鞋子找不到了,等了5分钟又5分钟......
为解决“孩子的拖延症,相信所有父母都是用尽了洪荒之力。
比如耳提面命苦口婆心,道理讲了无数遍,可孩子就是不为所动;甚至不惜打骂威胁,不仅不奏效,甚至适得其反;找专家咨询支招,多种科学手段齐上阵,比如帮孩子记录时间、制定计划表、定闹钟、设置截止时间等,三分钟热度过后又恢复原样。
在网上搜索“孩子拖延症怎么办”,近500000条相关结果,市面上还有相当多的课程和训练营,由此可见,“戒掉孩子的拖延症”是刚需。
我作为小学生的宝妈一枚,对孩子的拖延症也是十分焦急加万分无奈,并且发现随着孩子越大越喜欢拖延,我只能不停催促,影响亲子关系不说,效果也是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
迷茫中,正好五月底在三级拆书家群内领书福利活动中看到了《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这本书,若获至宝,觉得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而写。当然,领书福利也是有条件的——需要做一次拆书活动并上交实录稿。
前天收到提醒通知,原来离交稿截止日期只有十来天了,而书还静静躺在角落中未曾开启。望着书的封面,我不禁苦笑:大人不一样也是喜欢拖延吗?大人小孩拖延的根本原因有何不同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大人小孩都治好拖延症呢?带着这些疑惑,我翻开了这本书。
本书作者王意中作为一名已完成超过2000场演讲、儿童心理教育博客访问人次已达236万人次的专业心理问题专家,在台湾的信誉度极高。在原书中,作者提出“了解孩子拖延的真正原因,家长才能对症下药”的观点,并列出了28种拖延类型2大主因,一方面是生理因素,比如孩子肌肉张力与动作发展迟缓、自闭症、过动儿等,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该给孩子下达过多的学习任务,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多运动和辅助全身按摩,刺激孩子神经末梢和协调功能的发育;对低龄孩子来说,对时间的感知和敏感度不够也属于生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包括逃避压力、自我暗示、执着完美、缺乏责任感等。
小孩子既然不是生来就爱拖延,为什么越大越喜欢拖延?记住28种拖延类型是件困难的事,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有没有最省力的方法?
直到看到书的第三部分,我仿佛找到了”孩子拖延症根源——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也找到了我要的方法——建立良好互动与生活公约。
要寻求解药,先要找准病根,回想自己的经历,大多情况下,在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完成、或被强迫完成的事往往是充满恐惧的,反抗恐惧的方式之一就是拖延,比如写文章一直是我的弱项,所以一直拖延着不肯开始写这篇拆书稿,孩子也是同理。
1.不愿意被“强迫”做事
《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想想看,在你交付孩子的待办事项中,存在多少“强迫”的成分。请留意,这往往会让孩子做心理产生抗拒,而不愿去处理你要他做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Pychl研究发现,那些严厉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的孩子。因为严厉的父母不懂得与孩子沟通,他们只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孩子在不得不执行命令的同时,只能采用拖延战术。
闺蜜家女儿月月就读国际学校三年级,成绩优异、性格乖巧,就是有一点让父母头疼不已的”毛病“,每天作业都要到9点多才完成。作为孩子最好的”大朋友“,在某一天我俩同床共眠卧谈时刻,孩子终于向我吐露心声:”只要作业一直不完成,妈妈就不会让我弹钢琴了。“
你是不是这样的妈妈?你家有没有这样的孩子? 好多家长最看不惯自家的孩子闲着。看到孩子在玩,总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有时间多做几道题都好啊,哪怕是把家庭作业做完了,也得可以找点辅导教材巩固巩固知识点啊。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是无法逃避“苦”的。作业做不完,做完老师的,还有爸爸妈妈的,做不完,拖一拖,磨一磨,到睡觉的时间这才算是头。年纪尚小的他们自我控制力还不够强大。于是他们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懒散、拖延,甚至是无所谓、不在乎的状态。
2.依赖成为习惯
《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孩子有时会对自己的拖延不以为意,心想:“反正拖着不做,除了下达指令单人以外,也只有我知道。”而当父母提醒得太多,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甚至能预期父母的行为模式,认为“反正我不做,爸妈也会帮我做”。
奥地利心理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人格教育》书中的一句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拖延症都是因为事无巨细的父母,但是事无巨细的父母会“帮助”孩子养成拖延症。
经常听到有些“勤快”爸妈对孩子说:“别的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学习就行。”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把书本翻好、铅笔摆好,等着孩子来做作业。孩子做完作业、起身就走,留给爸妈收拾书包。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拖延症”的现象,因为他认为那些事不是他的责任。
3.模仿父母的拖延方式
《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模仿父母是对孩子来说最安全的一种模式,你怎么做,孩子便怎么学;当孩子因为耳濡目染而养成相同的行为模式时,便说明达人本身在行动力上没有说服力,当然也就很难要求孩子做出改变。
在一次“拖延”主题拆书课上,主持人问大家都有拖延症吗?现场小伙伴全数举手确认。拖延症对大人来说见怪不怪了,且大都忍受着并继续拖延。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除了基因上复制父母,其他方面也会完美复制,尤其在孩子接触社会之前,父母是孩子接触最早最多的人,父母的行为和观念,都会给孩子一种指导作用。
如果有一天当你在后面催催催唠叨孩子的时候,孩子怼你一句:“你还不是一样!”,遇到这样的情境就不要大惊小怪了。
说到大人的拖延症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有人会戏谑性自黑,黑完继续该干嘛干嘛。而同样的现象到了孩子身上,却成了不可忍受的存在,原因可能如父母所说:都是为了孩子好!
面对孩子的拖延,大人常见的教育模式要么是开启说教模式,要么情绪倾巢而出、打骂孩子。如文开头所述,这种高能量的消耗方式吃力不讨好,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即使用上各种技巧,也往往不能坚持。 有没有一种“最省力又有效”的教养方式呢?
如果方法都是以孩子用得上为出发点,以改变孩子为终点,可能初心就错了。
如果再倒推一步,找到影响孩子的根源——父母,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再辅助各种方法和技巧,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最省力的教养方式是:建立良好互动与生活公约。
坦然面对并修正教养模式
言传身教的道理父母都懂,正因为如此,父母也格外看重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威信。
作为一个正常人,犯错总是难免的,但是在孩子面前,如果父母承认自己错了,既尴尬又难堪,更担心威信会打折扣,所以有人会打死都不会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殊不知,当你的错误已被孩子看穿、却死不承认情况下,不仅给孩子树立了不诚信的榜样,更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你再如何要求孩子去做到呢?
拖延对大人来说也是一种常见的坏习惯,倒不如先坦然面对。与其一味要求孩子改变,倒不如亲子写手共同克服这个毛病。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有这个毛病时,请坦诚地让孩子知道,请他们接受爸妈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同时表现出改变的态度和决心,而非因为孩子的数落,便陷入沮丧、缺乏行动力的状态。
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
当父母用坦然面对代替板脸说教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只有在良好的亲子互动氛围中,孩子才能信任和被信任,更容易觉察自身不足并听从家长的建议。
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并不是要家长去讨好孩子,而是通过和孩子同频率的方式去润滑彼此关系,其主要方式就是“陪玩”。比如为了加强孩子对“快”的认知,闲暇时可以多和孩子玩计时性竞赛游戏,说比赛看谁穿衣快、比赛谁出门快等,同时不妨多让孩子赢。
建立公约携手改进
在执行面上,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思考如何解决大人的拖延问题,让孩子换位思考,头脑风暴,收集家人意见,评估可行性,分别制定出属于大人与孩子努力的计划与优先级,然后开始执行。
在和孩子一起战拖的过程中,当出现消极反应或拖延再现时,和孩子相互提醒、调侃、加油打气,也可以互相设定奖励和惩罚小游戏。
不管战拖的形式如何五花八门,作为父母只要谨记的一条是:退回到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停止催催催的唠叨或高压政策,也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不怕孩子犯错,更不怕自己在孩子面前犯错。
帮助孩子和父母克服拖延,是一项简单而又持久站,请切记,多给父母孩子一些力量,多展现一些勇气与决心,懂的接纳与欣赏,用最省力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和平相处,共同战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