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自己已不惑之年,感慨岁月之匆匆,无意间已经年。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而我已进入不惑之年,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也还不老,不上不下的尴尬年龄,为什么还那么多困惑呢?
孔子是贤人,他活得很通透、明白: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岁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四十时,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五十而知天命,即万物在周而复始的规律性变化,没什么会想不通的了。六十而耳顺,说的正是用耳朵听出潜藏的声音,即是所言之人的真实所想。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欲望自发的限制在规则之内随意游走。
又有人说过了四十岁,天上的知一半,地上的全晓得,所以不惑了。按理说人生过了四十,该吃的亏,该上的当,什么都经历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有什么可以迷惑。而我却还是有很多不明白 ……
也许只有贤人不惑吧?而我只是个俗人。这也许就是贤人和俗人的区别吧,贤人是活得明白通透的,而凡夫俗子是活得稀里糊涂。对于圣贤来说,有志之人,立长志,而对于俗人来说无志之人常立志。圣贤一早就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沿着这个目标奋斗终生。凡夫俗子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不停的在为生计奔走而改变志向,所以这也是俗人的困惑啊!一睁眼每天面对的都是柴米油盐、人间烟火、现实温饱问题,不解决这些如何去提匹配精神目标的境界呢?这就是贤人与俗人的不同与困惑。
今吾已不惑之年矣,终于明白自己不是贤人也做不了贤人,那就做个“人+谷”为俗的俗人吧。但凡吃五谷杂粮的,可不就是俗人一个吗?不必事事都追求“高大上”,简单真实地面对生活就好。在人生道路上跌跌撞撞,才知世事皆定,人生只是天地间一过客,只需演好自己的角色。倘上不愧天地,下不愧苍生,中对得起自己良心,也不枉来人世间走一遭!
想着想着不再纠结于做贤人或俗人,反而心情豁然开朗,生命就是一个过程,无论多么不平凡的生命,最终过程里都逃脱不了平凡的柴米油盐;无论生命中有多少波澜壮阔,我们最迷恋的,始终是包裹在烟火人世里,平凡琐碎的温暖和感动。不知谁说过 ,平凡,才是生命的底色。接受自己的平凡,把平凡生活真正安顿好,就已经是最大的不平凡。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所思所想变得俗气,不要妄自菲薄,可能你已经逐渐成长,靠近了生活的真相。真正的生活真相就是:认清了生活的本质,还依然热爱它!
吾已不惑之年矣!余生,不做贤人,只想做个俗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其实平常得不外乎就是手里有点钱,身上没病,心中无事,平凡快乐地度过每一天。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如此,安好!
从“四十不惑而惑”到四十不惑的感悟,就像人生的三重境界,被概括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开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还是回归到返璞归真的“看山是山,看水就是水”,不再迷茫、不再沉沦、不再妄自菲薄,活得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