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故事在我的生活中发生。比如我家新养的一个“小”宠物的事。
前天早上我坐在桌前读书,一只苍蝇飞过来在我的书上,手上走来走去。苍蝇大概是最不怕人的一种生物,它们永远有本事把人折腾得暴跳如雷然后扬长而去。还好我家楼层高,基本没有什么苍蝇……可是这只苍蝇的到来也扰了我的清净。要打它是不现实的,扬手驱赶也不见效,它就是对我情有独钟。
我只得强忍耐性,继续写我的字。这时,苍蝇落在我写字的手臂上,慢悠悠在那里洗它的脸。看着它搓手,洗脸,整理翅膀的一系列动作,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若我们无法改变一件事,那就改变对它的看法。”——我发现苍蝇是真的不怕人。我家的猫养一年多了,还是很高冷。但这只初来乍到的苍蝇,居然能这么坦然地呆在我的手上。如果它是一只小鸟,或是一个别的可爱的小动物,那就完美了。——苍蝇也是“小动物”嘛,就是种群比较大而已。既然它也不会咬人,也不会吵闹,那就把它当做小动物好了。想想它这么喜欢我,就让它在我这里好好玩吧……
就这么脑回路清奇地想着,还真不烦了。小苍蝇在耳边飞来飞去,在我皮肤上走来走去这件事,似乎也变得“可爱”起来。我甚至觉得老天爷是真爱我,就我一个人在家,猫不知跑哪里躲起来了的时候,老天爷就派一只小苍蝇来陪着我。而且这只小苍蝇还很喜欢我![捂脸]
于是,我就这样怀着喜悦的心情,在一只苍蝇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上午。
中午,女儿回家了,吃完饭我们俩一起学习。那只小苍蝇又来了。
女儿也不喜欢苍蝇,写着写着作业,“啪”一下打起苍蝇来!我抬头看她,她说:“妈妈,有只苍蝇!”她那双大眼睛追着苍蝇滴溜溜转,一副要伺机致其于死地的架势。
我马上制止了女儿的“暴力行为”,我说:“慢着慢着,这是咱家新养的宠物,别打。”女儿听了这话,眼睛一下就盯着我了,那眼神好像在看外星人。“神马?宠物?什么宠物?”
——“小苍蝇啊!你看它来到我们家,多喜欢主人呀,一直围着我们转~我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呢!”
“好像是哦!真的吗?……那它叫什么?”
“就叫'小蝇'吧”
…………
小丫头呆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跳起来四处招手说“小蝇小蝇,快来姐姐这!”
小孩子入戏就是快!立马就当上姐姐了。
结果苍蝇肯定是不听话的,“小姐姐”有点泄气。我对女儿说:“你乱动的话,小蝇会怕你打它,毕竟今天才来咱家”,“我建议咱们就好好写作业,它可能就过来玩了。”
女儿觉得有道理,就坐下来开始写作业。果不其然,苍蝇又来了,正停在女儿的本子上。小丫头一脸惊喜地喊我,妈妈你快看,小蝇在我本子上玩!
说实话我有点想笑,但是我憋住了。一本正经地说:嗯嗯,咱们不惊动它,我们做自己的事,它会觉得很安全。
女儿问我:“苍蝇会咬人吗?”
我回答说:“不会,苍蝇只是会在我们的皮肤上找脏东西当食物。”(我编的。)
女儿很高兴:“那它能帮我洗澡啊!”
我说:“它太小了,还是洗不干净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了)
女儿看着苍蝇说:“妈妈妈妈,我现在觉得小蝇还真的挺可爱的!”
我:“我也这么觉得,以后咱们养着它吧。……快到午休时间了,我要先读书了,不说话啦”
于是我埋头开始看自己的书。
就这样,女儿一会儿就把作业写完了。
而那只被我们命名了的小苍蝇,就这样在我们书桌周围转来转去,之后我们再也找不到它了。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朱晓平老师的《微教育》这本书,他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是时时事事都在起作用的。
当我转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当我看待事情有了更多的宽容、平和与爱,我的孩子就马上接收到了这些良好的信息。
那种“偏执”、“狭隘”的思维模式,“烦躁”、“紧张”的感受就在一个可爱的玩笑中,被“爱”化解了。
谁规定了苍蝇不能当宠物呢?谁告诉我们一定要烦躁,要灭了什么我们才能安宁呢?
不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