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的技击特点与力学原理
练太极拳的五字诀是静、轻、慢、切、恒。动作上的特点,表现为慢而不用力。这是练体。练体是练基本功,也是练知己的功夫。学推手是用,是练知人的功夫。有体无用,有用无体,都是独木难支,孤掌不鸣。在用法上是急动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变化迅速无比。发劲则松静沉着,自身没有僵硬牵制的力量。
太极拳在技击上的特点
1、以柔克刚:太极拳所说“柔”和“刚”是两种劲,一种带有对抗性,不论其劲是大是小,都是“刚”劲。一种能随着对方来劲的大小而伸缩,没有对抗性的称为“柔”劲。太极拳灵活地运用刚柔两个劲,随势变化,成为太极拳技击的重要特点。
刚进与刚劲对抗,力大者得胜。死劲和活劲较量,常被活劲带引落空,招致失败。这就是以柔克刚。以柔克刚的运用是在与人交手时既要用人刚我柔的走劲去引使对方落空,又要回趁势用黏劲去取得我顺人背的优势。但如果只知道避退,不会进击,也不符合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的道理。
2、以静待动
拳术的虚实蕴藏在劲中,不表现于外形。对方蓄劲未发时,如不能掌握对方的虚实,就不易进击。如对方是实,但劲有伸缩余地时也不可冒然出击,否则会给对方可乘之机。上述情况下,要任由对方先发劲,让对方力点逼近时再用逆来顺受的方法,将对方引进我的攻击范围内,然后还手发劲取胜。太极拳不以先下手为强,依靠以静待动的策略,依靠用身、手感觉出来的听劲,探索对方用劲的动向,了解敌情,用后发先至的战术,进行还击。在交手时用听劲察觉对方来不及转变或陷入劣势时,给以迅速打击。打手歌云: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就是以静待动,后发先至之意。
3、以小胜大
太极拳表现于外形的称之为“着”,蕴藏于内的称之为“劲”。“着”与“劲”结合在一起即为拳术。以力小胜力大,先化后黏,使对方处于不利地位,顺势打击。对方多因重心失去平衡,立身不稳,一拨就倒。
4、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就是以顺避逆。拳论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太极拳的用劲方法就是走和黏。走是化开对方,黏是制服对方。走和黏相互交替就能使技击法千变万化。太极拳的动作处处都是太极图的形象化,表现为圆形动作,随机应变最为重要。应付对方的方法,非柔即刚。如果双方都用刚劲相抗,就不顺。不顺就不能走,不能走便不能化。不能化便不能黏,不能黏就不能感触到对方的变化。走是柔化对方,保障资金的安全,化被动为主动。黏是在柔化之后,掌握了主动,乘机贴近,控制对方。以退为进,就是避实就虚,进攻对方的空当。以退为进也是引进落空的手法,接对方的劲进行还击。
5、动作走弧线
太极拳技击的另一个特点是动作走弧线。走弧线便于动作有柔转刚或由刚转柔。用劲时刚柔循环和走黏交替,走弧线也可以使动作随处转变。
二、推手的力学原理
1、重心原理:人体每个部分都因地心引力而产生重力。在运动时体位无论如何变化,各部分的重力方向都是垂直向下,其合力作用通过一个点,这个点就是重心。人体站立时,重心一定要落在两足支撑面积的范围之内。如果重心越出这个支撑面积,就很容易跌倒。稳定重心有两个办法,一是降低重心位置,另一个是扩大支撑面积。太极拳的屈膝微蹲以及气沉丹田,都可以使身体重心下移。两只脚的支撑面积并不能任意扩大,两只脚如果纵向扩展,横向就小;如果横向扩展,纵向就会变小。变小的方向,就是虚点,受到攻击,容易失去重心。在推手时两只脚虚实变更,移动重心的位置,使与支撑面相适应,就不会失去重心。
2、力偶作用:力偶是指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太极拳中一些对拉和两手走劲相反的多种,都含有力偶的用意。也叫矛盾劲。既可破坏对方平衡,也可借此保持自身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