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破碎的裂缝,正是阳光洒下的地方 ——2022投身抗疫志愿者记时

早春三月,阳光依旧明媚,心情却渐入谷底。三月的风,那样温柔,带来润物细无声的绵绵春雨,却忘记带来勃勃生机的新年期许。三月的风,那样的凛冽,带走了掩埋一冬的冰雪,也同样带走人们脸上淳朴而洋溢的笑脸。

还没有从红红火火的佳节氛围中走出来时候;还在为冬季奥运会中祖国健儿的奋勇拼搏激荡不已的时候;还在因为年假即将结束不仅略有小情绪的时候;还在刚刚做完心理建设,准备在新的一年中奋力拼搏的时候……疫情犹如天降猛兽一般,那样的突然,那样的不经意、那样的猝不及防、那样的悄无声息的来到我们的身边,闯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迫不得已的再次按下生活的暂停键。

墨菲定律的“现实”解析

“众志成城”、“吉林加油”、“打赢抗疫阻击战”……等等标语口号一夜之间贴满大街小巷、曝满朋友圈等各大头条。一次次“数字”的刷新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一点一点的扼住内心深处的咽喉,一切只因,疫情就在身边。

3月4日本是我返回工作岗位的日子,其实按计划2月28日就需要返回学校开会、备课,由于当时四平有未上完的小课,也是自身有些懒惰,便拖延了几日,没想到已经整理完个人物品、完成好车辆准备、做好工作安排,可以说万事俱备的我被清晨手机的一条消息打断一切行程。早上7点左右,报道吉林省吉林市出现1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病例,11时17分,吉林省吉林市出现3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病例……接下来便是一发不可收拾的裂变性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工作群爆炸的消息,学校、老师、校外机构、学生家长、学员,都是通知我暂时不要返回吉林的消息,没想到这一停,不仅是无限期的停工,更是成为划进毒圈、走进抗疫一线的一次难忘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短短几天之内,我的心情也从小庆幸到迷茫、迷茫到紧张、紧张到无奈、无奈到悸动、悸动到亢奋、亢奋到麻木、麻木在回到无奈的轮回。“你越不想发生的事情它越会发生,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墨菲定律”,这次疫情骤然降临便是墨菲定律最现实也是最残酷的一次解析了吧。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这一次面对疫情的突袭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诠释,本着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作为刚刚完成志愿工作的我,可能对待疫情、对待抗疫、对待基层工作、对待解决人民问题有了更加清晰和客观的角度。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真正参与到一线的工作当中才发现所有用心记录的文字、声音、画面都显得那样苍白,但我还是想用这样一种最平淡的方式,为这一次绝不想再次重复的经历记下一笔,不为颂扬,只为回味。

从向往到成为,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

志愿一词最开始涌入脑海还是当属08年北京奥运会,看着电视机上盛大、辉煌、无与伦比的奥运盛况时,志愿者这一全新的名词便印入我的脑海,好像这样便是一种让我最有可能的身份去接近那种独特的且赋予历史意义的过程中。要说最近的还是2020年新冠病毒的突袭,全球抗疫的大浪潮,以及最近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再一次盛大召开。每一次我都幻想着我能以一位志愿者的光荣身份参与到这一刻值得历史铭记的时刻。

然而当这一次新冠病毒再一次袭扰之际,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我要去一线!我要投身到抗疫大军之中!我也要通过自身的双手为我的家、我的故乡、我的祖国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虽然疫情的来临是我们都所有人所摒弃的,但是不可否认的说,它就那样真实的、迅速地、肆无忌惮的侵占的我们的家园。若有战,召必上。疫情的突袭便是最紧迫最严峻的命令。20年的武汉由于地域等问题无法投身上前,那么这次吉林也好、长春也罢,定要投身上前。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哪怕只是一瞬即逝的身影,也希望烙上“徐行”的印记。

记得那是3月9日,灰蒙蒙的天空,不算大的北风还带着略显凛冽的寒风,我们在社区的小广场上排成一条绵延的长龙,等待第一次全民核酸的到来,手机上活跃着与两个人的对话——薛哥与二姐。难得的一次同框原因便是这一段的关键词,志愿者!无论是与薛哥的闲聊,还是与二姐的互动,都是围绕一个话题,我要去报名志愿者,我要投身到一线,走进社区、走进抗疫第一堡垒,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大军中的一员。难得的是我们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不仅相互认同,而且相互鼓励,并且互为加油,同时投身到自身所在的社区,成为这次抗疫斗争中的一名志愿者。

核酸过后,我没有回家、没有停顿、没有调整,毅然向着社区办公室的方向走去。那时的我可能更多的是一腔热血,多多少少的有一些爱国热情泛滥,满眼的希望、满腔的热情。那时的我还不知道抗疫不是一场闪电战,不知道对抗疫情是一件多么事无巨细的工作,不知道那样伟大的斗争背后是那样的琐碎、那样的纷乱、那样的心力交瘁、那样的无可奈何。

也许正是因为那样的孤勇才能体现出自己作为年轻党员应有的觉悟与思想;也许正因为那样的坚决才能对得起曾经肩负钢枪五载光阴的峥嵘岁月;也许正因为那样的义无反顾才能对得起自己看似无畏、看似自主、看似崇尚正义的青春吧!

谢谢当时的自己、不负此段“美好”时光。

抗疫一线上“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由于曾经在军旅生活中经历普通士兵、连部文书、报道员,也曾有幸在宣传处、团机关做过文艺骨干、公务员。对基层和机关也算有过实打实的体会和解读。但是真正意义的从离开军营步入社会开始,变模糊了这种政治意味浓厚的岗位和工作环境。由于身为自由工作者的特殊性,在我看来机关显得那样高处不胜寒,而平时关系到基层办理事务也比较少,所以对待这方面的认知除了“道听途说”便只剩人云亦云罢了。

恰恰是这次抗疫志愿者的工作,让我真正的投身到一线,投入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基层社区的细枝末节中,让我不禁对基层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和解读。偶然想起《道德经》中老子所言“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字句,社区工作看似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可是拼凑起这一件件、一桩桩完整的大事件的,不正是这些零零碎碎的鸡毛蒜皮么。

连日来的抗疫工作让我们所有人筋疲力竭,与社区的一众工作人员也都打成一片,不知不觉中练就一项特殊的能力,即使在千篇一律“大白”的遮盖下,也能一眼认出那是哪一位“战友”。

蓝湾最Diao小队长——鹤姐

要说社区工作的姐姐们,那首当其冲先要介绍的便是鹤姐。鹤姐本名赵云鹤,说实话直到现在她在社区具体负责哪些工作我依旧不够清楚,但这并不影响我还是要亲切的称她一声鹤姐。

鹤姐是我在整个志愿过程中的小组长,无论是核酸普采、上门补测、保供统计分发、封控区保障、密接转运等等所有疫情期间滨河蓝湾C区的相关工作网格负责人,瘦小的身影总是扛起巨大的重担。零下十几度的冰雪里、呼啸七八级的狂风中、接连不断的春雨下、深邃不见五指的深夜中,那套看似极其不够合身的防护服下单薄的身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每个清晨第一个准备核酸物资的是她,每次普采过后坚持到最后整理物资的也是她;每次义愤填雍与不规范不道德现象争论的是她,每次精神崩溃泪流满面的也是她;每次都在嘴上抱怨着居民们提出各种各样搞笑要求的是她,然而每次即便到深夜,也要想尽办法竭力保障好每一户居民的还是她……她让我看到了一名基层工作者的态度,一位邻家大姐骨子里的热心劲儿。鹤姐经常说这小组有我给她省了不少事,其实对我来说又何其不是这样呢?在这样一个普通到极致却又隐藏极大正能量的小队伍中,学习的更多的是人世间的美好,这样的与人为善,绝不只是锦上添花的曼妙,更是雪中送炭的温情。

看似原地徘徊,实则走出整个世界

慧姐应当是我进驻社区志愿工作第一个接触到的社区工作人员,是我们社区的副主任。要说对慧姐的印象永远都是两点,第一就是不管何时何地,好像所有人都在找慧姐,事情会是各式各样、时间也是不拘一格,唯一不变的就是找慧姐。

慧姐是我申报志愿者接待我的人,还记得那天是第一天宣布静态管控,来得有些突然,在排队完成第二次核酸之后我便找到社区,准备申报志愿者工作。刚刚进入社区办公区让我不仅一愣,不大的办公区显得异常空旷,标注各种文字的A4纸张散落在桌台、地面的任何角落。每一个办公窗口后面都是空空的办公椅,唯一持续不断的便是那急促略带些刺耳的电话铃声。

实话说第一天到社区确实给我的极大地震撼,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就在这样连呼吸都显得急促的环境下,开启了我和慧姐的第一次对话。其实真正的交谈也只不过几句话而已:“老弟你叫什么名字?谢谢你能来帮助我们啊,老弟你在这登一下记,老弟你穿个防护服,你去滨河新苑的门岗去帮助我们执个勤呗,老弟这个是主任的电话,你到那给她打电话……”就这么几句简短的交谈也被打断好多次。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慧姐微胖的脸蛋上永远泛着彤彤的红晕,鼻子前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头发简单的拢在头后,鞋子永远都感觉没有穿好,踱着看似沉重却从没停下的步子,在大厅与办公室之间不断穿梭,永不停歇。

后来接触多了才了解她是社区的副主任,可能由于我们更多的工作是在小区卡点,很少能与慧姐一切共事,但是还是有很多画面会定格在脑海深处。不管缺少什么,无论是口罩、手套、酒精、试管、棉签、编码等等一切,第一反应先找慧姐;每一次任何款式的证件都会去磨慧姐去帮助办理,即便她已经忙的晕头转向,也要像磨人的小妖精一般,死缠烂打的围在她身边,一遍一遍的“摧残”她;

“欣欣”必须向“荣”

还有一组CP当属荣姐和欣欣,虽然我们并不是一个“战斗小组”,但这也丝毫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纯洁的“革命情谊”。荣姐和欣欣是负责我所住的小区滨河家园的A区与E区,与荣姐的结实还是上衣排查四次核酸走访入户的交集,虽然工作接触不多,但就这一次便已经奠定了我们患难小姐弟的难得关系。

如果说在紧张焦躁的抗疫工作中总能有一些欢声笑语,那么源头一定便是来自荣姐,好像在她身上再犯难、再纠结的工作也会用诙谐轻松地方式解决,面对荣姐任何方式的“命令”,好像总没有办法拒绝,而且还是欣然的接受,面对任何沟通上的疑难杂症,甭管是大爷大娘、还是老弟老妹、甚至极其拧、犟、轴的居民,荣姐处理起来也是信手拈来。这不只是一种工作心态、工作能力那么简单的彰显,它更是一种对待问题、对待工作甚至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一种大智慧。我们总在祝愿彼此笑口常开,但是我们又深切的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真正能够笑对生命的又有几人,我相信荣姐会是其中一个。

其实说起来轻松,真正的抗疫工作有多繁重、多么琐碎不是简单的文字可以表现出来的。多少次看到荣姐自己默默的加班修改居民底册,面对庞大的保供工作既要完成自己的分管片区,又要竭力的照顾E区的小妹妹,快乐的背后便是无尽的心酸疲惫。还记得上次找荣姐要防护屏,“别人没有老弟你也得有啊,嘘、别吱声,低调低调……”哈哈哈,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相信疫情过后,荣姐的笑声会更加爽朗、更加明媚。

欣欣直到现在我也无法清楚地写出她的名字,主要是冒然的问人家女孩子的名字总会觉得唐突了一些,与欣欣的结实应该是一次上门核酸开始。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爱以小一些自居,已经三十岁的人了,出门还总是姐、哥的称呼别人,倒不是为了卖萌,总是感觉这么叫不犯毛病吧,毕竟咱长的还不至于那么着急,哈哈。

接触的社区工作人员更多的则为女同志,不知是否出于女同志更容易处理日常生活的问题的原因,反正我所在的社区更多的工作岗位都是女生,也正是因此,我才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此段落的标题。都说女生是水做的,千娇百媚,柔情似水,在这次抗疫阻击战中,我看到了她们刚性的一面,每一位都在用看似柔弱的娇躯撑起斗争一线最坚实的重担。

通过日常聊天得知,欣欣才不过二十有七,这一下也从小姐姐转换成了“老妹”,可正式这样的年龄,再回头看过她完成的工作时,不仅肃然起敬。她是女儿、她也是小妹妹、她更是滨河社区疫情工作的主力军,如果这个时代也需要巾帼女子,那么当有你一笔。

组织全员核酸、排查走访到户、供求物资调配、封控区上门入户、深夜临时支援一线密接区核酸采样、管控区日常消杀、密接群体转运……说实话对于一个男孩子都有些负担的工作她却能全部应承下来,并且能够出色的完成。众所周知滨河家园E区由于回迁、居民老龄化严重,配合意识不强等问题明显,作为E区的网格负责人,为你大大的点赞。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深夜的支援,临时支援北河社区十余栋的上门核酸。当时“北河”并不只是一座小区的名字,它更代表的是阳性的发生,全部密接次密接的环境下,要说内心没有抵触那是不可能的。那一晚与王大哥、欣欣临时组成滨河支援小队,进入北河一线,上门入户。那一晚,记忆犹新。

过后的聊天中欣欣曾坦言:“我觉得我们社区挺不地道的,大家都是知道北河是比较紧张的地区,我们去支援是应该应分,但是你们作为志愿者,完全没有必要支援到一线,况且还不是本小区,是邻居单位罢了,给你们增加这样的负担实数不该……”没想到这样的话语会从以为年仅二十七岁的女孩嘴中说出。我一直以来比较认可一种观念,就是人要正直,无论走到哪、无论做什么事,天地正气,长存于胸,坐得端行得正永远不会出问题。相信以你的年纪、以你这样的心胸、以你这样的价值观、以你这样的踏踏实实,未来你的道路一定康庄坦途,就像你的名字一样,欣欣向荣。

乘风破浪逆流而上

记得在二月中旬,我给在四平的成人学员们组织过一次集训,当时的活动的先导语就是用了乘风破浪逆流而上这句话,现在把这句话放在当下竟也是那样的合适。

张蕾姐一直以来都是跟我们负责的同一个小区,但是分别工作在C区与D区,平时工作也少有共事,更多互动的时间便是工作结束或者午饭休息时的几句闲聊,即便如此我们的革命友谊也依旧“坚不可摧”。

对张蕾姐的印象还是比较清晰,微微圆润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浅浅的笑意。可能是刚进社区工作不久的原因,张蕾姐的工作永远都带着一丝年轻人的开放性思维与方式,少了几分社区工作人员的沉稳与熟练,却多了几分灵动与创新。跟张蕾姐共同工作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大禹奥城小区全民走访入户排查,一次便是滨河蓝湾D区封控区上门核酸检测,虽然只是两次的合作经历,也是烙印在内心深处,记忆深刻了。

走访入户我们大约工作了一天零一个半夜吧,第一天到夜晚10点左右,第二天一整个白天,两栋楼、四个单元、七十二层楼、两百八十八户居民,每一个数字都在清楚的记录下走访工作的点点滴滴。每一次扣门、每一份记录、每一个回访,好像都是昨天一般转瞬即逝。走访入户印象最深的是一户是以为八十余岁的独居老奶奶,老伴儿早已去世,自己独居在一所房间当中。老奶奶有三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并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而是工作都在外地。三个儿子分别都已成家,却独留老人一人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中,守着这个温馨却冷漠的“家”。老奶奶身体不是很好,再给我寻找证件的过程中休息了好几次,看着她枯瘦佝偻的背景,一瞬间心情不再是简单的愤懑或是可怜,更多的则是一种无奈与哀默。后来邻居口中得知,大家也都知道她的情况,可是作为邻居能够帮助的非常有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谁知都哪下没帮对后续所有的间接责任与纷乱都是不想也不好承担的,对此我们只能深表理解。都说养儿防老,看着这位老奶奶落寞的生活,内心深处除了无力便是无奈了,希望更多的老人得意善待吧,毕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杨宇姐也是滨河D区的负责人,之所以D区出现了两位负责人并不是工作有多么纷杂,而是因为D区出现阳性病例,作为直接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杨宇姐被集中隔离,之后D区的重任便落在张蕾姐的肩头。

其实这样回头看来,与杨宇姐还真没怎么共事过,但是却有一个画面定格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一天的凌晨,之所以称为凌晨并不是真正的零点,而是清晨工作之时天还没有完全明亮,作为志愿者我早早地来到社区,今天要完成全员核酸第三轮的普采工作。而杨宇姐、慧姐等她们的社区工作人员更多的则是彻夜未归,在办公桌、食堂等地和衣而眠,简单的小憩片刻一遍应付新一天的繁重工作。见到杨宇姐的那一刻,彼此之间打个招呼,却只看到她摆手示意,微微张开的小口却没有任何声音,原来因为过度疲惫加上不间断的接听值班电话,扁桃体发炎完全失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笑却成为我脑海中定格的画面,说不清为何那样深刻,虽然这只是千万工作中渺小的一个剪影,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却那样清晰、那样真实、那样灵动的诠释出疫情当下,除去人性、除去本能,真正意义的责任、情怀缓缓显露出来。

还有一位大姐姐必须要提一下,虽然共事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共事机会,但是却无时无刻的在一起,她便是我们的社区主任,李婷,李姐。

要说李姐还真是忽远忽近,永远都感觉就在身边,却每次刻意寻找时都找不到她的身影。虽说是社区主任,也是一样的和我们会抱怨、和我们一样会风餐露宿、和我们一样会抓不住人。但是更多的是有着开不完的会、有着接不完的命令、有着部署不完的工作、有着检查不完的区域。有时想一想也挺替她为难的,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推给她,她却无法推送;遇到纷乱拖累的工作我们可以偷个小懒,她却不能放松;面对瞬息万变的命令我们可以怨天尤人,她却不能任何搪塞。可能这就是领导的难处,可能这也是领导的艺术吧,反正总结道最后,可能这也是我当不了领导的原因,哈哈。怎么办,做不了领导就好好配合呗。

其实坚持在抗议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无法一一赘述,贾姐、鹏哥、邵哥、湘涵姐等等等等,她(他)们是儿子女儿,她们也是爸爸妈妈;她(他)们也是爱人、家人;她(他)们是一线工作人员,但与此同时她们不也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么?

我们关注新增,我们承受失败,我们更努力的对抗疫情压下的山峰。我们期盼成功,我们希冀美好,我们畅想着春暖花开的无限未来。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肆意笑泪,青春归位;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下沉,瞎抻?机关,几关?干部,干不?

有全民核酸保障中,有这样一股庞大的能量,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她们来自于不同的组织团体,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机关下沉干部。

说道机关下沉应该是政府应对当前疫情工作的一股强大力量,他们来自于各机关、各企事业单位、教育行业、各局、各处、各科……原谅我没有过政府机关的工作经历,对其实在不甚理解,能表达至此已经努力。

对于这样一股“特殊”的有生力量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怎么说可圈可点吧。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作为一篇写个自己的报道,还是实事求是一点比较好,毕竟它也不用政审,也不期望发表,只是当回首之时,无愧于心,记录当时最真实的想法罢了。

要说机关下派与志愿者之间最直观的区别可能也就是一个是自愿,一个是被自愿吧,当然不乏有很多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在协助社区人员完成各项工作,尽可能的完成好哪怕只是临时一天的工作。当然也有很多“高干”、“领导”们带着“保温杯”上战场,负责任工作的不会,没技术的工作太累,来了就想下班,工作没开始,摆拍先到位。万幸的我所在的小组合作的各位机关干部、学校老师们还都很不错,希望在未来你们的工作生活中,顺顺利利,更上一层楼。

十余次的核酸普采也结实了很多哥哥姐姐们,虽然不够清楚她们平时的工作情况,但是应对突如其来这样庞大而又疲惫的工作,她们尽可能的克服自己所有的不适,完成着一轮又一轮,看不到头的核酸工作。

说道机关下沉人员,第一位要提的就是郝萍姐啦。与郝萍姐还真是老相识了,不过互相都没有印象了,知道一次聊天时,聊到了拉丁舞,她说她也学过,后来因为老师去了长春所以没有继续下去。万没想到那个“跑路”的老师正是在下,哈哈。

郝萍姐主要负责的是核酸检测登记住户这一块,还记得第二、三轮普采的时候,我们采集核酸的位置在C区的地下车库。与其他小区的地库不同,C区的地库通风异常良好,整个地库除了阴暗效果保持不错,温度、湿度均与户外无疑。再这样环境下的核酸采集就显得格外的艰难,尤其是登记与采集的工作,手指不听使唤都是在正常不过的情况。即便实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我们也都能够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配合鹤姐把核酸采集工作完成好。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一位好像是财政局下沉的大姐,原谅不太会社交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怎样称呼这位大姐,但是这位姐姐却给我就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许这也算神交的一种了吧。

如果要给这位大姐贴一张标签,我会义无反顾的吧“社交天花板”送给姐姐,太牛了,作为一名“社牛症”患者,她绝对对得起这个傲人的称呼。在我看来一般人从陌生到熟悉,甚至说都认知都需要一些时间吧,但是在大姐的身上仿佛一首歌的时间都是浪费,简短一句话便打开这个看似尴尬的局面。“小老弟,你是不是跳舞的,你跳得太好了,再给我们跳一个呗,我跟同事特意窜的点,就为了看你跳舞来得,来,咱鼓掌,让小伙给我们来一个……”好像通知与决定同时下达的感觉,哈哈,虽然有些强行营业的感觉,但是大姐的率真、热情、幽默、直言直语的性格我喜欢,为你点赞,必须给大姐跳一个,哈哈。

在后面的聊天中得知,大姐有一个儿子,跟我几乎同岁。我们聊了一些年轻人的一些价值观、事业观,我们聊了一些四平当前以及未来的行业形势,我们聊着怎样抢菜,我们聊着一切看似没营养的话题。但是在那个冰冷,阴暗的地下车库里,在那个昏暗,努力坚持散发热量的煤气炉旁,这些看似无聊的话题为我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伴我们度过许多疲惫难捱的时光。

要说对大姐印象如此深刻,倒不如说是对大姐的这种个性印象深刻。都说幽默是天生的,但是谁又会永远习惯用这种看似“幽默”的方式聚拢所有人?如果是内向是天生的,那么外向则更像是后天培养的。做一个静静地美男子是人性的本能,那用幽默甚至是自嘲式的玩笑让大家感受轻松愉悦则是一种大智慧、大德行。

其实无关行业、无关工作,无论是长期并肩,还是短暂携手,我们都希望能够和当前的伙伴轻松、愉快、志同道合的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那么既然是合作,总需要有人先去打破僵局,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养。相信如果我们都去接受、学习、实践这种素养,那么我们的沟通将会事半功倍。反之我们永远在猜忌、试探、纠结、怀疑中举步维艰,无论是工作或是生活,我相信,这都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样子。所以,想无名姐姐学习,未来的日子你一定笑口常开。

其实说道核酸采集,最重要的还要数医护岗位的工作人员了,配合我们核酸工作的有过各个单位的医护人员,爱尔眼科、资生医院、平东乡卫生院、妇婴医院、双辽市支援小队、叶赫镇卫生院……虽然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但是他们给我的印象却基本相同,可能这就是医生救死扶伤的天性吧。

其实每一位医护人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都是身先士卒,扛起一线大旗,并且没日没夜,连续奋战筋疲力竭的那个团体。不要说应该,不要说职业,人性至此只有敬佩。要说累,确实,作为志愿者的我连续工作30余天已经感受深切的疲惫,这还不算过程中很多时候我晚上八九点就已经回家。而这些医护人员则是一干就是无边无际,更多的时候是完成当前任务立刻便前往下一个检测点支援。固定点做完上门入户,哪里有危险哪里有他们,还记得上次陪伴的一名护士小妹的聊天,小妹看似普通略带些幽默的话语真实的深刺内心。“现在我真心不用你们谢谢我,也不用你们同情我,你们就能离我近点,嘴张大点,舌头放松点,就够了……”看似挺无厘头的一段小埋怨,但是却道出所有医护工作者的内心深处,麻木,不知麻木。

爱尔护士的文静、资生医院小伙的急脾气、妇婴医院医生的干净利落、骨伤医院的温柔暖心、叶赫大哥的幽默开心。其实大家都是再用自己内心真正的个性来为抗疫工作做着最大程度的努力。与其说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倒不是如说是被看不到头的工作显出了真实,虽然筋疲力竭、虽然情绪麻木,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工作的继续。有人会说职责所在,有人会说应该应分,但我只想表达,做人不应该目光短浅至此,面对空旷街道上匆匆而行的大白们,我很庆幸能够有跟你们携手同行的一段旅程。是大白让我那么近距离的接触到那样纯粹圣洁的光环,你们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你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再一次晴空万里之时,无数自由的虫鸣、花放、鱼跃、人欣,都是对你们的褒奖,因为你们人民更加幸福、平安。

你是冬日寒夜里的一束光,凝聚成温暖世界的力量

如果说抗疫战线上最活跃的,日常工作中最卖力的,支援工作最及时的,得失计较最不屑的当属我们志愿者团队了,倒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真实到不得不为自己点赞。

作为还想努力滞留在“大好青年”队伍中的我非常荣幸能够在第一时间加入志愿者这个温暖而又踏实的团体。在滨河社区志愿者大家庭中我们并肩奋战到深夜,体会来自一线的紧张与压力。我们分享着彼此工作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相互鼓励,彼此打气。用着最直接也是最真实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明哥可以说是我在这个疫情志愿期间叫过最多的称呼了,“明哥,等我一会”、“明哥明天核酸不”“明哥你到几号楼了”“明哥蔬菜包啥时候到啊””“明哥,撤!”好像这些话语每天都会无限的循环在我们之间。工作中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搭档,生活中我们也结交成好友,如果说疫情带给我最为直接的,就是这帮志愿者朋友了。因为不计得失,所以交往透明。

郑大哥和于威两位大哥应当冠以“正能量、漫威”两个名号,主要是两位大哥好像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即便和他们并不是一个分组,仅仅出发前和完毕后的片刻接触也会被他们那种积极的氛围影响到。实话拉说志愿者的工作是辛苦的,辛苦的更多是在于“自愿”二字,我们的工作负担比不上社区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的背后监管更是没有严格的组织监察,但正是这份自愿让我们倍感压力。还记得二十几岁刚刚步入社会,在苹果乐园的大家庭工作中,领导给我最中肯也是让我最为得意的评价就是“积极”二字。可在这样日复一日看不到尽头的时光中,我也不禁产生懈怠情绪,尤其是在看似一些下派、流调等机关干部的强烈对比下,在“盒饭事件”发酵的环境下,实话来说,我对这样的体系产生了厌烦。这一点还真的感谢一下两位大哥,正如刘同在《向着光亮那方》一书中说过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束光,你不需要他做些什么,就是那样静静地、微微的闪烁着,有时也会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

还有一位不得不说的前搭档,诊所王大哥,虽然现在我还是无法叫出王大哥的名字,但是直到现在每每在路上碰到都要驻足问好,互相问好、简单攀谈上几句。王大哥是我在最初卡点值守时同队伍的老大哥,哈哈还记得当初嫂子蒸的包子的香气哈。在后期的核酸工作中我与王大哥分别负责相互家庭所居住的小区,这样的情况下我对王大哥家的诊所也就更加的了解了几分,每次的商户核酸仿佛都像邀功一样带队前往王大哥家的诊室进行核酸工作。

对于王大哥的爱人,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在志愿之初,还是全员统一定点核酸检测的时候,大约3月中旬,我们在滨河蓝湾C区的地下车棚集中进行核酸采样。可能是因为工作之初吧,大家都没有过多的经验和连贯性,也正是当初那样的环境下,我们才会难得有一次人员齐整,在那样寒冷、艰难的工作环境下,有那样欢乐的一次工作过程。那一天出奇的冷,而且正是雪片纷飞的一天,天上漫天的飞雪,地面皑皑的晶莹一片,口中的哈气与眉间晶莹的霜花正在昭示着那是怎样寒冷的一天。作为流动喊楼的队员,相对于久坐登记的工作好像更为轻松一些,毕竟我们行动组一直在“行动中”。第一圈的引导回来都整个车棚几乎都在呲牙咧嘴,尤其是登记的王大哥和郝萍姐,好像做了一次纯天然的全身麻木一般。然而在第二圈回来的时候仿佛大家的眉头都舒展了几分,原来是王大哥的爱人用家中装中药袋剂的小袋子装了好多好多宝热水,让我们用于暖手。当然后期我们也陆续收到很多很多来自居民的礼物与心意,但当时那一包包的小开水却清晰的印刻在记忆中,也许正如柴静说的那样,能就在记忆中称之为美好的东西,都是当初难捱的苦涩与坚持。

志愿者洪流中的00后,相信光的力量,相信你们的未来。就在今年我成功的进入了而立之年,就在今早我努力的克服了30岁恐慌的魔咒,与其说克服了倒不如说是适应了,反正时间不会逆转,在害怕又能怎样。但是有这样一对00后的志愿者让我再一次对00后的小朋友刮目相看。张佳宁是一名可可爱爱的小妹妹,微微胖一点的脸蛋上总是挂着一道浅浅的笑意,作为我们组的一员,我们都在努力的“保护”着这一位小活宝,无论是核酸、蔬菜生活用品的采买发放,相对于力气我们则更希望她贡献的是笑容。另一位则是欣欣一队的龙龙韩云龙,与龙龙可能是不在一组的原因可能接触不多,但是只要一碰头免不了“行哥、行哥”的聊上几句,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夜深人静之时的疯狂排位,哈哈。有笑、有泪、有怄气、有心酸、有蹦蹦跳跳也有背后骂街。不过这不就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么?想想自己20岁刚出头的时候,不也是一无所知却偏偏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有冲劲更有尴尬,不要为了避免尴尬而去给自己贴标立flag,处于这个年纪的你们一切都是应该的,只要立于本心,付诸实践,相信你们的未来都是独一无二的,属于你们自己的专属好时光。

志愿者是一股庞大的能量源泉,很幸运,在那样特定的时间,特殊的环境下我做出了这个让我自己还蛮值得回忆的一件事情。志愿者们不计得失,默默付出,为这个举步维艰的倒春之际,奉献自己的一丝温热,把自己的志愿化成一道春日的光,凝聚成温暖世界的力量。

志愿者无处不在,却很少出现在舞台与奖台;志愿者永远微笑,她们的微笑是内心最纯真的折射。志愿精神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光,点亮我,温暖你。此时此刻,志愿者理应收到感谢。

以后的以后不知道还是否会有这样的艰难时刻,当然没有最好,那时的我不知道会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也许是衣食无忧过着稳定且平淡小日子的小老百姓,也可能依然追求自我、向往自由拼命努力又拼命释放的潇洒大叔,当然更可能的还是一无是处每日还在为一日三餐奔波忙碌的小蚂蚁。我不确定届时收否还有能力为社会、为国家、为一群并不认识的人去努力、去奋斗、去奉献,但是至少现在我是开心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未来也许它将会不止一次的出现在酒桌、床边、桌上、摇椅中。也许这就是过程的美妙之处吧。

疫情仍犹在,热情未删减,相信春风送暖,相信春雨润物,相信美好永驻人世间。就像标题说过的那样——那些破碎的裂缝,正是阳光洒下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