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上DISC之前,我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标——了解DISC,了解自己。
在提前一周每天社群中的翻转课堂中坚持每天复盘,原以为已经摸到了一点儿DISC门槛。但在课堂中实践进行小组演练时,我本性的大C性格还是不自觉的冒头。
习惯规则性的事物
不擅于主动沟通
经常自我纠结
对于人情往来特别苦手
喜欢居于自己的世界
......
这样balabala再想下去,“C的性格”的命题文会被我直接歪楼成“C的缺点”。
所以C的朋友你们看,C不是只会批评别人,他对自己只有更质疑。
但海峰老师说:
DISC说的不是人某一方面的优点和缺点,而是一个人的特点。
这句话真的让我心中一松,令我可以客观中立的看待自己,而不是一味的苛责。
因为这句话,我可以很快的接纳了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四种特质的说法(这里可能还有些C的倾向)
并且计划提升自己的DI特质,去应对目前创业的状态。
但是我自己也没想到,就在双证班结束后,我就做了两件自己原本不会尝试的事情,从确定到实践我只用了四天的时间。
事件一
C:哎呀,拒接人家不好意思啊,我自己毕竟也参加了这么久的活动
D:第一确定目的,第二衡量时间,第三作出取舍
为了自己的某些兴趣爱好,去参加了各种社群和线下活动。但是,当活动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时,我的C会令我陷入一种“我已拥有,为何放弃“的纠结状态中。即使知道我可以做到更好,即使知道我全力集中于另一边会发挥更大的能量。
DISC后,我心中的D型小人就开始帮我摇旗鼓劲,在第二天申请退出,第三天就做了最后一次goodbye聚会,成全了我心中的仪式感。
在做出选择,发出语音的那一刻,真的有松了一口气,“真的说出来”的感觉。
可能我心中已经埋下了种子,但要是没有DISC的助力,这颗种子只会成为一个坏种,让我多参加一次活动都会有如鲠在喉的不适感。
这次的取舍,让我明白:
对自己放过,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事件二
C:我对产品不了解啊,对别人分享太羞耻了
D:产品不了解就去花时间学,花时间练,时刻对标你的结果
作为一直提供咨询服务的自己开始尝试做产品营销,第一个挑战就倒在自己的心魔上。
怕做熟人生意,怕别人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怕被别人拒接,一切的一切都在脑内斗争纠结。
每想一寸,绑架自己的链条就多强一段,深入骨髓,陷入自我困局。
DISC之前所有类似的后续招商会,都会借口拒接。今天给了自己勇气,成就了自己一次机会。
现场虽然像是误入大观园的刘姥姥,刚上城的陈焕生,但是我把自己不懂的都问了。
明白他们一些术语、行话的一瞬间,有了底气和融入的区别。
是啊,没什么大不了的,跨界演绎是我的战场,横刀立马由我,纵横驰聘由我!
这次的勇敢,让我明白:
相信自己的能量比想象中的更强大。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我自己。